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最有争议的理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均势及均势理论认识上的分歧主要体现为下表中的两种。

观点一

现实主义

认为均势可以防止霸权,具有稳定国际体系的作用,是建立世界秩序的前提,同时有利于世界和平

观点二

理想主义

认为均势不能维护世界和平,且认为在争取均势的情况下,各国都在争强权,历史上的几次大的战争都是均势导致的结果。均势往往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达到实力大国间的平衡

——整理自尚伟《均势理论与世界秩序》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共产党宣言》进入各国出版发行的时间及译本语言

时间(年)出版地语言时间(年)出版地语言
1848伦敦德语1920上海中文
1849德国德语1922苏俄东亚22种语言
1850英国英语1923苏联阿塞拜疆语
1869瑞士俄语1924苏联白俄罗斯语
1870美国英语巴西葡萄牙语
1882俄国俄语1931阿根廷西班牙语
1885法国法语1956河内越南语
1889意大利意大利语1958平壤朝鲜语
1893奥地利捷克语1970土耳其土耳其语
澳大利亚英语1972伊拉克库尔德语
1902乌克兰乌克兰语1978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语
1904日本日语1989莫桑比克莫桑比克语

——-据《<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史及中译本的问题》

综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文化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但文化主要有下表中的三个特性。

——摘编自刘明翰《人类文明之火:世界文化史话》

阅读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可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或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

2018-03-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来说,在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中,既往视角更多集中在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方面。即以革命范式来解读这段历史。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从现代化化范式来看,一方面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又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荣维木《另一个视角:从抗日战争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顿挫与嬗变》

试以“抗日战争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相关史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2018-01-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伸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炯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 、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
(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6 . 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享年

前211年—前207年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15年
西汉
前206年—公元8年 由王莽禅代
215年
新莽
9年—23年 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
1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196年
三国
220年—280年 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晋禅代(265) 吴亡于西晋(280)
61年
西晋
265年—316年 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52年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317年—589年
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273年

589年—618年 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30年

618年—907年 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代取代
290年
五代
907年—960年 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54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168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153年

有人据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请结合唐宋有关史实评价)。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