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6 道试题
1 . 从孔子“仁者爱人”的解释,到孟子“仁民爱物”的倡导,再到宋儒张载“民胞物与”命题的提出,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古代开明正直之士及民众对为政者的政德要求。据此可知,儒学(     
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B.吸纳了佛道思想的核心理念
C.彰显出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D.受到了历代士绅的普遍推崇
2 . 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A.教育上学在官府人才辈出B.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C.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D.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开辟
3 . 宋代文人对于“宗族、责任、百姓、天下”等命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这些命题围绕“社会该如何治理,人心该如何安放才至妥帖”展开。这体现出宋文化的精神内涵是(     
A.兼爱非攻B.厚德载物C.天人合一D.家国相依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8月,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1953年,苏联拥有了氢弹;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被送入轨道,人类从此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期。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各国为之震惊,世界各大报刊都在显要位置用大字标题报道:《轰动20世纪的新闻》《科技新纪元》《苏联又领先了》等。

——摘编自《百年世博会 影响人类进程的20大发明与创造》

材料二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当时担任美国参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并有不少学者和政界人士纷纷指责美国学校教育水平落后,指责学校教育是美国整个防御战略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会议员们就提出了近1 500个涉及教育的议案,并至少通过了几十个涉及教育的法令。1958年,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把教育改革与加强国家安全联系起来。《国防教育法》共十条52 款,基本上都与国家安全相关。该法第一条第一款详细阐明:“本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

——摘编自郑宏《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制定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重视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研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
2023-03-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印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秦汉,玺印盛行,汉印引领中国数千年来的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代,我国古代的印章技术达到了顶峰。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些名家开始撰写书籍使其篆刻方法流传于后人。在中国古代,印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印章是皇帝与臣下、官员之间传递公文的有效凭证。印章代表封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不同的身份所用的印玺样式、规格、钮状均不同,不能滥用、此外,印章还用来标识财物,作为辨别所收物品质量优良、数量多寡,还可用于祈福、祈祥,也可以作为每个人身份的识别卡。

——摘编自张亚杰《我国古代印章及其社会功用简述》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团逐渐兴起。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成立。此后,以印学、篆刻、金石为研究对象的印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13年,西冷印社对印社的宗旨、社员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活动经费、入社条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西泠印社"集合当时一流水平的印人群体,加以经常欢聚的研究探讨",甚至还以团体形式与国内外进行印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承担起全国乃至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职能。

——摘编自卢雨《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印章文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印章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综上,说明印章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中等教育主要被男子控制,女子教育被忽视。1848年,英国“家庭教师福利会”创办了培养家庭教师的“女王学院”,后来发展为师范学院。186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捐款学校法》,该法案规定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1870年,英国的高等学校开始向妇女开放,并设置了妇女学院。到19世纪末,从小学到大学,英国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选编自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01年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不同形式的女子学校。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家庭教育包括女学”。1907年,清政府学部奏设女学,拟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了合法地住,但距离全面放开女子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明确规定:妇女在文化教育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仅如此,国家全面推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1952年、1956年和1958年掀起三次扫盲风潮。使1600万妇女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一些地方通过半日制班、午班、夜班、女青少年班、巡回教学、允许带弟妹上学等多种形式为女童入学营造条件。各地教育部门和妇联通过座谈走访、挨门逐户宣传等方式帮助群众破除“女子读书无用”的旧观念,动员大批女童入学。

——摘编自林丹《新中国70年中国妇女教育的进步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与英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0年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3-02-20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央视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门阀大滋颇重家风、家训,强调“雅有家风,政事规为”。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业,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琨《诚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宋朝家训除诗歌、铊、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贵族文人家庭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特点。分析中国传统家训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曾国藩家书》的节选: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凡仕宣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儿文》一信中说:“(国人)受人波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家训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理学家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宋代理学家强调“三纲”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民众文化修养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化解儒学信仰危机D.完善儒学理论体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

类别宋词中商业词汇数目
商人商贾、商客、贾客、贾人,商贩、贾贩、贩夫、贩妇,行商、坐贾、南商、北贾,富商、富贾、巨贾、巨商、估客,牙人、牙侩,胡贾、蛮贾、蛮商、贾胡、商胡,海商、海贾等400
集市坊市、河市、水市、山市、村市、草市、墟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400余项
酒家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600
贸易商舶、商船、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关征、征榷等300余项
高频词商、市、卖、买、典、钱、征等多至数千项
鬻、贩、货、店、楮、币、赊等数百项
贸、榷、税、赁等数十项

——检索自傅璇宗《全宋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代翻译家严复认为:“西人所谓法者,实兼中国之礼典。中国有礼、刑之分,以谓礼防未然,刑惩已失。而西人则谓凡著在方策,而以令一国之必从者,通谓法典。至于……刑罚,乃其法典之一部分,……而非法典之全体。”这一论述(     
A.有利于突破对法的旧有理解B.强调中国法律的适用范围比西方广
C.批评西方法律制度不够健全D.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是礼仪制度集大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