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世纪,马丁.路德从界定教皇权力的角度出发,强调当时的德国“有些教皇已经抛弃了信仰,显然生活在魔鬼的权下””若教皇用他的权力来阻止宗教自由议会的召....我们要依靠上帝来竭力革除他”。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否定了信仰上帝的合理性B.动摇了教皇权力的神圣性
C.反映了因信称义的虔诚性D.摆脱了宗教力量的束缚性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结合苏联扫盲教育的经验,在农村开展扫盲教育。内容与群众紧密相连,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弹性学习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
A.体现优先发展教育思想B.完全照搬苏联教育模式
C.适应了农村的实际情况D.培养了大批高精尖人才
3 . 《拨头》是唐代著名的歌舞戏,杜佑曾指出“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也";王国维也认为此戏“或由龟兹而入中国”;北齐时期的《兰陵王》《踏摇娘》等戏就模仿了《拨头》。这反映出唐代
A.艺术创作已摆脱中原风格B.西域歌舞与中原艺术融合
C.中原对西域文化输出频繁D.体育运动成为百姓的追求
2020-12-0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孔子将“知仁勇”称为“三达德”;管子把礼、义、廉、耻称为“四维”即“国之四维”;孟子提出“四德”思想,即仁、义、礼、智;董仲舒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概念。这说明
A.“五常”思想有其内在系统性的发展B.儒家思想提升了国家社会的道德水平
C.儒家思想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传播D.“五常”促进了儒家仁政思想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阻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方式革新C.美苏冷战缓和D.信息技术应用
2020-02-11更新 | 294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芦溪县2016届高三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检测试卷
6 . 《现代世界史:从文艺复兴到美伊战争》一书中写道:“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或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旧的天堂被打破了,人不再是造物的中心,”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正式形成
B.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促进理性化思维的发展
C.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文主义背道而驰
D.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相辅相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学者辜鸿铭认为: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宋代儒学同欧洲新教都
A.具有哲学思辨性
B.注重阐发原典
C.适应世俗化需求
D.融合佛道义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三   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

材料四   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人。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
(2)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
(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