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朝廷召集贤良文学共60多人讨论国家财政政策取向,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专卖制度,指责盐铁官营、均输、酒榷“与民争利”,主张自由放任,酸窗于民。最终,朝廷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这表明(     
A.国家经济决策吸纳民众意愿B.工商业者的政治影响力提高
C.儒家治国理念影响财政运作D.政府干预政策阻滞工商发展
2024-03-01更新 | 56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清林学校2024届高三3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19世纪70年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发表了作品《竞选州长》,该小说讲述的是“我”竞选州长整个历程的遭遇。因为“我”的良好的名声在政敌的眼中成了一种阻碍他们走向成功的障碍,就以各种各样的污蔑进行中伤,企图让“我”最后身败名裂,而果然“我”也不堪这样的骚扰而自动退出这场无聊的游戏。该作品(     
A.表达了人们心灵的迷茫B.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
C.讴歌了资本主义的优越D.意在表达人们对理性的追求
2023-05-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说过:“金子和银子都不能使人好一些,而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推崇理性思维B.强调道德的相对性
C.反对追求财富D.重视人的尊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末清初,顾炎武等思想家批判“无道昏君”,期望“有道明君”,近乎一致地认为设置宰相分割君权,是达到他们理想中的“君明”“相好”的最佳途径。这反映出,明末清初思想家(       
A.坚持固有的儒家治世之道B.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C.对传统政治体制予以否定D.努力提高社会思想道德水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旭麓曾评价某历史事件:“……已经越出康、雍、乾以来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它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举子士人的登场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更明显地标志着世风和士风的变化。”其中“士风”的变化指(     
A.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派参与内政改革
C.维新派掌握政治实权D.顽固派宣布实行“新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1922年)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所谓认识,只有对自身的认识可言……别人的行为是无足轻重的;我们只有从自身感到的快乐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由此可知,该作品(     
A.体现了对人性价值的追求B.追求浪漫主义的理想生活
C.深刻剖析了社会生活本质D.凸显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维马克思及其主张;孙中山在1912年也曾认为“麦氏(按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A.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一致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8 . 北宋周敦颐认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又认为立人之道与立天之道是同样一个原理。五行运行中正则生善,反之则生恶;中正之本是诚,以中正律己,以仁义待人就可以成为圣人。这一说法旨在(     
A.强调人类须与自然和谐共处B.批判陆王心学的哲学观点
C.为儒学增添自然法则的支持D.说明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2022-04-16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胡适1912年翻译了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课》,译本初名为《割地》。这篇文章反映了: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迫把阿尔萨斯、洛林两地割让给普鲁士。胡适最初的译名传递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强烈的情感信息。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白话小说风靡一时B.民主科学广泛传播
C.全盘西化积弊甚深D.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亚里士多德指出,柏拉图理念论最根本的错误在于将一般与个别相分离,即将理念视为可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他又主张,主动理性则是永恒的,还把主动理性学说直接与他的神学相联系。这一思想(     
A.重视理性和道德的重建B.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C.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既关注了人类社会也关注自然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