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在元代,作文言小说者“以为小说非含有教训,便不足道”;讲史平话者“言其上世之贤者可为师,诽其近世之愚者可为戒”。明代张尚德在谈论《三国演义》时,称其“裨益风教,广且大焉”“此编非直口耳资,万古纲常期复振”。据此可知,元明时期的文艺创作(     
A.满足了市民文化诉求B.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播
C.塑造了丰富人物形象D.重视道德教化的功能
2024-02-0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管子》中提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同时又提出“万物均,百姓平矣”。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些看法反映(     
A.当时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B.当时人们解决战乱纷争的思想
C.人们对自然已有了科学的认识D.人们如何处理生产与环境关系
2024-02-01更新 | 25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沙龙在17世纪传入法国时由贵妇组织,主要讨论古典文学和贵族法语;18世纪中后期,沙龙发展为公共舆论、信息交流、思想交锋的中心。这一变化(     
A.说明法国女性社会地位提升B.表明法国社会思想言论自由
C.促使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勃兴D.推动了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了罕见的艺术与科技活动相联系的境况。艺术家为了求真写实,以科学的方法来探讨自然界的空间关系、光影特征以及再现的秘密。这反映出(     
A.艺术革新与科技进步的关系B.理性主义影响了艺术风格
C.艺术创作摆脱了宗教束缚D.西方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
6 . 黄老学者反对“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认为理想的政治应“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确立法度并保持它的稳定性,通过制度使得君主能够“无为而无不为”,从而建构“使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的理想社会形态。据此可知,黄老之学(     
A.具有道法结合特色B.抛弃无为而治思想
C.崇尚外儒内法观点D.官僚制度走向成熟
7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不仅要接受教育训练,还要了解过去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学习先辈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为国牺牲的精神,理解“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思想理念。这(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说明儒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表明士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D.反映出士阶层推动社会变革
8 . 建国初,中央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总方针指导下,依据苏联高等学校制度,对全国各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这次调整(     
A.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高等教育B.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C.表明人民教育体制得以形成D.助推高校专业的均衡发展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丰富而深刻。他提出“利在于民,犹在国”的原则,强调“天子不能与万物争权”“民得其利则财源通”。他还主张,对手工制造业、矿冶业和商业等行业,封建国家应“一税之后,不问其所之”。他还指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是常情也。……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认为应通过尊重人的本性来管理经济。他主张要“藏富于民”,指出“有生财之方,而后赋税可得而收也”。财政分配应兼顾中央和地方,要使“州郡有余”。发展社会经济要“与天下同利”,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这些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彩。

——摘编自田泽滨《顾炎武经济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主要经济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