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19世纪70年代后,法国许多经销商对印象派画家进行赞助,同时获得作品销售权;他们还支持艺术评论家讨论印象派艺术,使印象派画作从“不是历史、宗教画,未经官方沙龙认可就没有价值”到引领市场和审美。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     
A.大众审美价值取向的转变B.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确立
C.社会经济科技的时代变革D.艺术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024-03-21更新 | 303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3 . 从14世纪开始,一些知识分子广泛收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物,他们号召人们探索自然,追求知识,主张科学文化应该为人类造福教育要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这些知识分子的做法

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产生B.引发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深受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4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1466-1536)是富有影响的人文主义者。他虽精通希腊、拉丁古籍,但不单单是一位古典学者,他的目的是借用古典著作去发掘圣经原文的本义以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这从侧面反映了文艺复兴(     
A.旨在解释基督教义B.在欧洲的影响十分广泛
C.具有时代的局限性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6 . 在1915年《青年杂志》第1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该文表明了他反对中医的态度:“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据此可知,材料的主旨是(     
A.中医附会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B.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
C.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作为旗帜D.陈独秀的思想具有绝对主义的倾向
7 . 有学者在谈及中国古代发明时指出:“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因此科技只是停留在经验技术层面,而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思想却使得技术转化为生产动力。同时农耕文明使得指南针运用于海外朝贡贸易,而非西方充满冒险主义的贸易远航。”该学者意在强调(       
A.科技的实际作用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B.农耕文明下的社会生产力低下
C.中国古代发明推动了世界近代化转型D.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具有必然性
8 . 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一时间,各行各业纷纷团体定购,以作为单位学习和奖励馈赠之用;各地新华书店也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不久,干部和群众通过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及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展开热烈交流。这一现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B.政府重塑社会意识形态的成就
C.人们对中国发展前途的关注D.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对于政治,除非被迫,苏格拉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从未表示任何兴趣,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战时和平时,却一直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他以极其强调的语气断言,他从来没有考虑把政治作为自己的职业,并断言,他作为一个维护正义的战士的立场也使他与政治无缘。”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B.认为政治与维护正义相悖
C.注重政治生活道德性D.以客观立场维护民主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曾经问孙中山先生“你的革命思想基础是什么?”孙中山先生明确地回答说:“中国有一个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继不绝一我的思想基础,就是这个道统,我的革命,就是继承这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孙中山旨在(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论证辛亥革命的合法性
C.构建三民主义的民族性D.完全继承儒家思想传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