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中国所译西书变化图

材料二   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所译西书简表

译书人译书名称
李善兰(18111882《几何原本》《谈天》《重学》等
徐寿(18181884《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
华蘅芳(18331902《代数术》《三角数理》《微积溯源》等
杨廷栋(17781950《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胡适(18911962《最后一课》《弑父之仇》等

——摘编自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译西书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译西书活动进行简要评析。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并简要评析“政治理性主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期间,英国的人口只占全世界人口的2%,却具有相当于全世界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英国纺纱业的机械化,比单个生产力提高了300400倍。伦敦是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政治中心和新闻中心。可以这样说,造船技术、蒸汽机和动力织机不断改变世界均势,蒸汽机和动力织机把英国推到19世纪世界领导国的地位。

——《英国百年经济奇迹》

材料二   马嘎尔尼使团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而且,清朝政府对于英国人将各类专家的名字放在使团官员前面而感到大惑不解:“此项人等,既称官员,何以名列在天文、医生之后?”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   在《盛世危言·后编·自序》中,郑观应明确指出,“商战重于兵战”,兵战固不可忽视,但是“末”,商战才是真正重要的,是“本”。要进行商战,必须有大量丰富而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市场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而这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做后盾。

——《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态度的变化。
2022-03-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维新派效法西方,将“人”视为改造社会的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思想出处
小学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少做课多游戏,“以养身健乐为主”。中学生身体稚弱,除养体外可重点学习礼乐,“礼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节……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康有为《大同书》
尚武精神是“急务”,认为“体操而外,凡击剑、驰马、蹴鞠、角抵、习射击枪、游泳竞渡诸戏”的参与者,应该受到格外的鼓励和嘉奖,从而强种强国《梁启超文存》
“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1-17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二是过失相规:三是礼俗相交;四是患难相恤。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来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炕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前途"必从复兴农村入手。他将邹平实验县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县以下设乡学,……乡学就是“政教合一”的机构,目的是培养农民的新政治习惯—农民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注意力与活动力。……推广农业改良技术,组织成立了棉花运销、机织、林业、蚕业等生产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并成立了农村金融流通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邹平卫生院等,面对面地为民众服务。经过努力,当地农村的社会秩序、经济、教育、社会风俗状况有了一定好转。

——摘编自李满星《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漱溟乡村实验活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准确概括作者观点,评析须态度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1-08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示意图与地图书院是自唐代兴起的一种民间教育文化机构,集研究、教育、传播等功能于一体。著名的书院有朱熹曾讲学的白鹿洞书院,“二程”曾讲学的嵩阳书院等。



注:图中为书院所在位置


(1)阅读图文材料一,概述唐、宋、清三朝书院分布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二


赫里福德《世界地图》被称为“历史”。其顶端是圣经中耶稣复活和审判的整个场景。世界被分为欧洲(地图左下方)亚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个部分。以东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耶稣受难的画面被绘在城市上方,圣城用圆形的城墙表示,很像一个巨大的神学齿轮。越往地图上方看,聚落分布得越稀疏,长相奇特的怪物和人像也开始渐渐出现。地图底部的一座岛屿矗立着两根圆柱——赫拉克勒斯之柱,标志着古代已知世界的最西端。

瓦尔德泽米勒自称《世界地图》为“宇宙学”——一种描述地与天的科学,他宣示受惠于托勒密(公元2世纪倡导地心说的希腊学者)的理论性、学术性地图和投影法,以及15世纪航海家制作的地图。地图以北为上,因为航海上采取了以北方为主要方向的罗盘方向。地图有清晰的海岸线和陆块、经纬线,顶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亚美利哥(首次确认美洲是新大陆的航海家)。地图右下角的图例上说“尽管许多古人热衷于测量世界的周长,但他们仍然对很多事情知之甚少;例如,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亚美利加,曾经不为西方所知,现在已经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

——摘编自(英)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上述两幅世界地图。
2021-01-22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杨振宁先生的一次著名演讲,杨振宁指出决定科技发展需要的条件:人才、训练、决心、财力。



选取表格中关于中国或西方科技发展的任意一时段或整体,围绕“人才、训练、决心、财力”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疫情的爆发往往引起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因此,简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开始抬头。

——薄伽丘《十日谈》

薄伽丘笔下的人物崇尚与大多数前辈不同的品质。他们不再热衷于虔诚、军事技艺,而认为智慧和灵活对成功来说是必要的。……报酬和胜利属于那些活跃的或者自助的人。

——美国历史学者罗伯特·戈特弗里德《黑死病: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和人类灾难》

材料二   2020年3月,白宫表示考虑以联邦政府名义下达对纽约州等三个疫情严重州的强制隔离,遭到纽约州州长科莫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因为根据联邦分权原则,对重点疫区是否采取强制隔离属于各州行使的权力,联邦政府无权用强制性手段干预州政。除非各州愿意让渡一部分治权,联邦政府无权统一部署旨在切断病毒传播链的强制性措施。

——魏南枝《美国抗疫不力的政治制度症结》《光明日报》2020年06月14日 08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部著作的史料价值。运用这两则史料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并概括黑死病对欧洲思想领域的影响。
(2)材料二认为美国抗疫不力与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