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中国文化深耕于国家的底蕴,见证了华夏的“再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举凡残民害理之妖言,率能征之故训,而不可谓诬,谬种流传,岂自今始!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池,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于此而言保守,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几个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方针提出后,在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根据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版《必修三》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核心思想主张。结合所学,从“大一统”的角度指出该思想主张提出的时代环境。
(2)阅读材料二,指出“过去国粹”的代表思想。结合所学,从历史进化的角度,说明陈独秀“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的观点及其具体实践。
(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的处理文艺工作的具体方针。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这一方针的积极意义及其时代表现。②毛泽东说,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试以马克思主义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它与中国国情结合的思想成果,并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角度,指出这些思想成果一以贯之的精髓所在及其理论体现。
2021-08-2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原创热身历史试题(选考)
2 . “和谐”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包含了古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哲学思考。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共同追求。

材料一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万物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摘引自《国语》《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和”“同”的基本内涵。从“和而不同”的角度,阐述孔子对完美事物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结合所学,从“存百姓”的角度,概述唐太宗为医治战争创伤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秦朝郡县制“行其大公”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简述“循天下之公”思想主旨下,王夫之对历代帝王“私天下之心”的揭露。
②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分析总结从荀子到董仲舒,再到王夫之的思考与探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此文最有可能出自
A.《日知录》
B.《天下郡国利病书》
C.《明夷待访录》
D.《船山遗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意在强调(  )
A.郡县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B.郡县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C.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D.郡县制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内容反映了不同时期王韬的思想变化情况,主要体现了王韬
时期思想
1849—1862影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1862—1874英国风俗醇……无论中土,外邦之风俗尚有如此者,吾见亦罕矣。
1874—1897(英国)国家有大事则集议于上下议院,必众论金同,然后举行。……政治之美,驶驳平可与中国上古比隆焉。

A.提出了中体西用的观点B.坚持盲目自大的观念
C.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思想D.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2021-11-30更新 | 58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历史试题4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一位理学家提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该理学家主张
①格物致知 ②循序渐进 ③理先气后 ④知行合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一位理学家提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该理学家主张
①格物致知 ②循序渐进 ③本心体悟 ④知行合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29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8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9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下列属于“他们的言语”的是
A.“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