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太平天国与清王朝对峙B.民族工业兴起抑制了列强侵略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东南互保”稳定了南方局势
2023-03-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导致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惊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

A.史料选取不同B.史学观念不同
C.内外时局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咸丰年间,清政府允许督抚将人犯就地正法。同治八年,御史奏请“遇有获案要犯”须经刑部、三法司及皇帝“覆核办理,以重人命”;曾国藩等督抚则以匪患泛滥为由反对。就地正法存废之争由此迁延至清末。这反映了
A.社会矛盾的缓和B.洋务运动的进步性
C.中央权威的削弱D.中华法系的近代化
2022-03-04更新 | 376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某学者曾评论:“在革命战争中,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彻底清除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B.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
C.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D.形成了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
2021-02-25更新 | 657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位学者曾在其书中价某场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该场运动为
A.三元里抗英B.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D.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常捷军“是浙江巡抚左宗棠与法国驻宁波舰队司令勒伯勒东等联合组建的洋枪队,从1862年成立至1864年解散,一直伙同清军在浙江作战。“常捷军”的主要作战对象应是
A.太平军B.黑旗军C.湘军D.义和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
A.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B.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
C.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D.曾国藩思想观念守旧
2019-11-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