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某学者曾评论:“在革命战争中,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彻底清除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B.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
C.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D.形成了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
2021-02-25更新 | 657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对清政府及诸富商豪绅的一场运动,力图改朝换代。他们以客家平民为干部,以西南各省的平民为助力、为援军,他们的军队以农民为基本武力,以《天朝田亩制度》为革命纲领。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B.未脱离旧式农民起义的窠臼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重任D.根源于中外民族矛盾的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 CHINOISE(中华共和国)”,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2020-01-17更新 | 461次组卷 | 3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出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2020-01-16更新 | 17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届福建漳浦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晚清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渝》:“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清廷)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立双方分别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
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
C.双方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
D.两份檄文都旨在反抗外来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太平天国”,其中“国”原作“国”,“国”字里面是一个“王”,“天”字的横划是上长下短。这反映出
A.太平天国的反封建性质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封建残余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殖民侵略的性质
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宗教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
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2019-01-30更新 | 111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相关历史史料: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中共诞生 ④维新变法运动 ⑤五四运动 ⑥辛亥革命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有
A.①②④B.①④⑥C.①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江苏人口数量变动表(部分)
地区1851年1865年
苏州府657.1万228.9万
江宁府452.9万108.7万
镇江府247.5万51.9万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