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秀全写了许多文章,如《幼学诗》《天父诗》等,在书中有如下一些言论:“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等要遵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各王驾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摘编自《太平天国印书》

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礼大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宣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
(3)结合所学,说明辛亥革命在政治层面的局限性。
2021-05-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须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材料四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秀清对中英关系的基本观点并加以简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革命的道路,并指出其主要依据。
(4)依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转变得到怎样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而无须根据条约的规定,要等到平定叛乱以后才能进行贸易。而清廷的想法正如恭亲王所说,英国人“不但不虑其为害,转可以为我所用”。此后,英国对太平军朝廷的干涉应当被视为卜鲁斯为稳定中英关系而做的全面努力的一部分。当考察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时,我们立刻会遇到的困难是,不能完全用纯军事方面的理由来解释。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义和团和清军在中国北部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国是想通过刘坤一(南京的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刘坤一、张之洞向英国政府保证,将“不惜代价,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一切权益。继英国之后,美、德、法等帝国主义也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分子认识到要瓜分“地土广阔、民气坚劲”“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中国是不易实现的。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不同原因,并说明从这两次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慈禧太后、奕䜣等清朝最高统治者,对外依靠侵略者的帮助,对内则注意调整同曾国藩集团的关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慈禧太后上台后对曾国藩集团的放手使用,改变了过去既使用又限制的方针,调整了满族贵族和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而曾国藩湘军集团也就得以发展成为地主阶级当权派中最大的实力派。以1863年为例,当时清廷共设8个总督.15个巡抚实缺,湘军集团竟占了5个总督、9个巡抚。曾国藩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大权,而且掌握了地方政权和财权。清王朝在义和团运动中几乎墙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进行改革。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统治秩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统治秩序变化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材料二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   “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并说明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分析“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并概括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并分析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其主张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具体仿效了哪些国家的政体?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革命任务?体现怎样的时代主题?
2021-01-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席卷北上至北京,这样就有可能将清宫廷赶走。可是林风祥率领之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即使未能攻克北京,太平军也至少应集中力量,彻底摧毁长江两岸的清军大营,不给他们以任何重建的机会,以确保南京的安全。他们还应占领江苏全省……决秀全对占领上海老城达一年半之久的三合会分支小刀会的求助吁请置若罔闻,实乃一个重大错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始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政相结合的胜利,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户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命胜利的伟大旗帜。建立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一支由这个政党领导的军队和建立一个由这个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党派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

——黄书锋(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失败的军事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7 . 随着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总督(单位:个)
总数满人汉人
17481192
17791174
18641867826
18721875817
18761883808

——整编自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总督构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对该事件作一简要评述。
2021-03-09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初期的科举考试年年进行。另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除以天王生日为期的“天试”外,尚有东、北翼试,一年四次的京试各自开科取士,各自出金榜。为倡导男女平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还举行了女试,这一创举对近现代女子教育可谓功不可没。

太平天国科举对于考官的选拔虽然是认真的,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选拔体系,然而完备的考官制度却挽回不了太平天国虽有众多科考出身之人,却无栋梁之才的事实。这是因为太平天国科举考试中规定“其文与策论不满三百字者不录,题目写错、抬头写错者不录,误写避讳字面不合天情者不录,真草不完及字迹两样者不录……。这些不录规定以及试题内容的限定导致太平天国科考出现凡应试皆及第的奇特现象。太平天国试题多以阐述太平真主教世的道理为主,应试士子需按照这些题目阐发“天教”教理。这对于长期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也遭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强烈抵制与对抗。

——摘编自吕子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1)根据材料,概括太平天国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平天国科举改革的作用。
9 . 在太平天国的统治区特别是在1860年代的江南地区,频繁出现民众反抗,即“民变"。表4为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应变实践剿抚兼济不明总数
先抚后剿先剿后抚
民变数3710181369
百分比53.6%1.5%026.1%18.8%100%
1.5%

——摘编自刘晨《太平天国统治区的民变与政府应对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占领区民变不断发生的原因,并说明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有何特点。
(2)概括指出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消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粉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天朝大厦摇摇欲坠,而最先发难的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吧,但太平天国运动终究没有推翻清王朝,让这腐朽的封建王朝继续苟延残喘。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革命运动,让我们见识了中国农民カ量的强大,更让世人对农民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农民的诉求是什么?他们关注的切身利益是什么?他们可以推动中国社会与世界合拍吗?

——摘编自王国平《太平天国史论》

材料二   孙中山应该是推崇他的广东老乡洪秀全的,但很明显他的眼界比洪秀全要高远很多。自从上书李鸿章遭受冷落后,孙中山也毅然走上了革命之路。但他没有洪秀全那么得人心,应者无几,革命党人势单カ薄,处处遇挫。然而孙中山却完成了洪秀全没有完成的伟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武昌起义时,孙中山还在海外,回国后的孙中山很幼稚地认为革命已经成功,艰难地经营他的民主共和,但终归是昙花一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眼界比洪秀全高明之处,并谈谈由此得出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