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粉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天朝大厦摇摇欲坠,而最先发难的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吧,但太平天国运动终究没有推翻清王朝,让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继续苟延残喘。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革命运动,让我们见识了中国农民力量的强大,更让世人对农民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农民的诉求是什么?他们关注的切身利益是什么?他们可以推动中国社会与世界合拍吗?

——摘编自王国平《太平天国史论》

材料二   孙中山应该是推崇他的广东老乡洪秀全的,但很明显他的眼界比洪秀全要高远很多,自从上书李鸿章遭受冷落后,孙中山也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但他没有洪秀全那么得人心,应者无几,革命党人势单力薄,处处遇挫。然而孙中山却完成了洪秀全没有完成的伟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武昌起义时孙中山还在海外,回国后的孙中山很幼稚的认为革命已经成功,艰难地经营他的民主共和,但终归是昙花一现。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眼界比洪秀全高明之处,并谈谈两场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席卷北上至北京,这样就有可能将清宫廷赶走。可是林风祥率领之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即使未能攻克北京,太平军也至少应集中力量,彻底摧毁长江两岸的清军大营,不给他们以任何重建的机会,以确保南京的安全。他们还应占领江苏全省……决秀全对占领上海老城达一年半之久的三合会分支小刀会的求助吁请置若罔闻,实乃一个重大错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始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政相结合的胜利,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户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命胜利的伟大旗帜。建立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一支由这个政党领导的军队和建立一个由这个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党派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

——黄书锋(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失败的军事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粉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天朝大厦摇摇欲坠,而最先发难的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吧,但太平天国运动终究没有推翻清王朝,让这腐朽的封建王朝继续苟延残喘。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革命运动,让我们见识了中国农民カ量的强大,更让世人对农民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农民的诉求是什么?他们关注的切身利益是什么?他们可以推动中国社会与世界合拍吗?

——摘编自王国平《太平天国史论》

材料二   孙中山应该是推崇他的广东老乡洪秀全的,但很明显他的眼界比洪秀全要高远很多。自从上书李鸿章遭受冷落后,孙中山也毅然走上了革命之路。但他没有洪秀全那么得人心,应者无几,革命党人势单カ薄,处处遇挫。然而孙中山却完成了洪秀全没有完成的伟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武昌起义时,孙中山还在海外,回国后的孙中山很幼稚地认为革命已经成功,艰难地经营他的民主共和,但终归是昙花一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眼界比洪秀全高明之处,并谈谈由此得出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与古代封建社会相比发生质的变化,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太平天国除个别人外,对于外部世界都缺乏起码的了解,一度将来华的西方人视为“洋兄弟”,一概表示欢迎,对中西贸易也持积极态度,他们希望西方势力能够支持自己的斗争。当西方传教士要以“纯正的基督教来改造“拜上帝教时,太平天国坚决抵制,不留任何妥协余地。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并没有改变西方人是“洋兄弟”的判断,没有将反封建与反侵略斗争结合起来。

到义和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的年代,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已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所以,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始终与侵略势力不共戴天,充满“灭洋”"的精神。但义和团又明确提出“助清”扶清”的口号,放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警惕。结果成为清政府为投降而加以叛卖的对象,腹背受敌,在血泊中。

——摘编自制德坤、宋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后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待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图2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一项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0-07-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测试(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以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以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材料二:


(1)请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史实指出农民是怎样充当两种不同的“角色”的?
(2)材料二所示文献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哪一个更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图所示文献中的经济主张存在怎样的经济联系?为什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

汉建都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西汉政府沿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路程和时间大大缩短。

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

唐高宗时期,洛阳以东为水运,洛阳以西为陆运。中宗景龙三年,京师农业歉收,有人建议朝廷迁到洛阳“就食”。中宗不肯,说“岂有逐粮天子耶!”

北宋建都汴京,漕运路线大大缩短。南宋建都临安,位于产量区内。

元都大都,粮食“仰给于江南”。大运河中段改南北取直,东移山东;运河漕运,常因天旱水浅,河道淤塞不通,致使漕船不能如期到达。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朝统治者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

清道光六年后,又开始实行河、海并漕。咸丰三年(1853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改漕粮折银(指用银两或其他物品代替)。同治十三年(1874年),官办轮船招商局成立,漕粮运输逐渐由海轮代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

—以上材料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汇编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历史上的漕运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漕运衰落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历史上漕运发展的特点。

8 . 有人将近代中国革命、改良与近代化间的关系作图如下:

请概括图示的革命、改良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图示里中国近代史的两例相关事实进行论证。

2018-05-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1860年中国纪事》(摘自马恩全集)


材料三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回答:
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为这两种观点阐述各自的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教辅书中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知识结构提纲。

阅读上述知识结构,提信息,并进行探究。(要求:可以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说明,也可以进行反驳,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