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后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不断深入。其强化入侵者的政治特权,欺压挟持官府,非法干涉政务,侵占房产土地,盘削中国民众。此外,教会还庇护恶徒,大力宣扬基督教,诋毁中国传统文化。材料可用来探讨(     
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影响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条件
C.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D.列强推行“以华制华”的表现
2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   义和团……今虽败师逐北,溅血横尸,然其“勇”之一字,未尝不轰全球人之耳,电全球人之目也。外人于此,则平日倡兵力瓜分、和平瓜分之议,或涂红圈绿线于支那(中国)地图谓某地为某国势力范围之企图,亦未胆敢如前之猖獗耳!

——张枬《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

材料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综合材料二、三简要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019-12-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法国一位资深议员曾发表演说:“中国地方广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洋各处可比。……谁敢谓亚洲堂堂之大国,无华盛顿其人者起。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该议员演说的背景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C.义和团运动被镇压D.巴黎和会上中国据理力争
2017-11-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赫德说:“义和团之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矣。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之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
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

材料二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   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8 . 孙中山在论及义和团运动时说:“义和团尚仅“一隅之民”,若其举国一心,则又岂义和团之可比哉。”孙中山此番言论旨在
A.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B.肯定义和团运动的反封建性
C.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D.解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败、瓜分狂潮、八国联军入侵等民族创痛成为中华民族走出被动状态、实现初步群体觉醒的重要导火线。而中华民族具有群体觉醒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两大群体,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并相继创立和认同“中华民族”这个标志性概念。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B.新社会力量的崛起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
C.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
D.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最终趋向政体统一性
2020-12-17更新 | 85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应该说,20世纪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其起点正是发生于19世纪末的这场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其最主要的出发点也是爱国、救国、强国。在中国近代存在两种爱国主义。其中一种爱国主义主要由下层劳动人民所体现,他们主张正面抗击外国侵略,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争取民族的独立。另一种爱国主义则主张通过“自强”来救亡图存,戊戌维新的爱国主义就属于这一种。这种爱国主义认为,致使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内而不在外——不在于列强威胁,而在于中国自身的“劣”和“弱”。而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办法,不在于对外正面抵抗,而在于对内改革。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存在两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分析戊戌变法“另一种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