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2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中内容反映了
阶段时间人数
第一阶段1950~1953年1708名
第二阶段1954~1956年5853名
第三阶段1957~1958年1654名
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3 . 下图是20世纪中期反映中苏关系的宣传画。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017-08-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1954年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在当时有助于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B.改变半殖民地地位
C.防范来自苏联的威胁D.实施一边倒的政策
5 . “中共领导人一直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背景下,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6 . 毛泽东、周恩来一再告诫,中国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周恩来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段话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7 . 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8 . 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反对霸权主义"
9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帝国主义之间互相争夺殖民地,他们假借跟我们的矛盾来掩盖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调整对外关系的政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时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主动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注意①评述要围绕主题展开②论点应由史实支持③论述要层次分明④语言要通顺流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