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讲求“文不经商,士不言利”。但至明清之际,山东运河地区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经济发展导致道德沦丧严重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023-07-28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0次组卷 | 6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南宋《夷坚志》描绘了临安城中:瓦市有“卖冻鱼吴翁”;太庙前徐道寿在此居住,“以鬻香为业”;清晨街头“有卖豆乳者来,数女妇从宅出就买”等场景。这有助于了解宋代(     
A.海外贸易交流的繁荣B.摒弃了重农抑商思想
C.经济重心开始了南移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2023-01-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记载北宋“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反映当时成都(     
A.市场商品较为单一B.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迅速
C.市场管理比较混乱D.手工业生产呈专业化态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和明清时期,我国商业非常繁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苏轼诗曰∶“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这可以反映北宋(     
A.诗词创作达到全盛B.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C.民族关系日益融洽D.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中国经济史纲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
(2)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第二次商业革命的表现?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在阶级结构方面产生哪些影响
2022-08-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散曲)“句式灵活,配乐诗歌”。本质上反映出宋元时期(     
A.文学艺术作品注重意境情趣B.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D.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2022-08-21更新 | 38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朝中后期,“富者缩赀而就末,贫者倾产而就商”的现象日益普遍,向来以经商为耻且羞于与商人为伍的缙绅官僚,也“多以货殖为急”。这反映了(     
A.商人政治地位提高B.传统经济结构趋于瓦解
C.政府鼓励商业活动D.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