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状况,并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这些因素未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的原因。

材料三   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

材料四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见面关税、开放市场……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

——摘自张跃发、刘养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评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020-07-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番薯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广东、福建人分别从安南(今越南)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大陆。清初番薯入赣。番薯传入湖南始于平江:“平江山中广(东)福(建)客民多种之”。不久推广到邻近县份,嘉庆年间,民“赖以佐食”。后来,闽粤移民在四川建成了规模可观的番薯产区。

——摘编自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


人口与粮食问题是明清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试评析材料中所示现象,并得出结论。(要求:现象需描述材料所示主要历史信息;论证充分;结论符合史实;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
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
印度果阿—澳门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
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
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
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
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
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
马尼拉—墨西哥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
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
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
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
大循环——“丝银之路”。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银丝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2017-05-04更新 | 508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使用圆型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 :5.5
1 :11.7
1 :12.12
1635
1 :10
1 :13
1 :13.13
1637
1 :13
1 :13.5
1 :13.13—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但关于欧元前景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些专家称“欧元为政治货币”,预言欧元生存期不会超过十年。这显然过于悲观,低估了欧洲政治家的决心和能力。但欧元十周年后不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的潜在风险。《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界定了欧元的基本属性,但《马约》阐述的欧元4大承诺全部被打破:政府债务没有得到控制,反而翻倍了;预算赤字没有得到控制;救援禁令同样遭到破坏;欧洲央行不再独立,却因为大量收购贬值的政府债券而危及信誉。
——黄益平《欧元危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欧元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同期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因此,英国总财富和人均财富增长很快。虽然贫富差距可能在拉大,但史家形成了一个共识,18世纪上半期下层社会的收入比此前和此后都高。随着17世纪末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和形成,中等阶层的炫耀性消费已经超越了生存需要。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现象,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奢侈消费“无尽地丰富了社会的活力,给乡村和城市生活带来数不清的改善和变化,他们大胆地重新规划下层社会的教育、管理和福利来适应这一社会”。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引发了一场关于奢侈消费的大讨论。随着当时世界市场的形成,这场讨论已不仅仅局限于英国。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各地消费行为都有所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再以俭朴、淳厚为尚,转而追求生活的富足华奢。天启《赣州府忘》记载赣州的情况:“乃今凿朴为琱,易俭为侈,服饰器用燕饮之浮谣,转相慕效。而又不分贵贱,不论贤愚,戴方巾,披花绣,蹑朱履,盖装银顶,乐用铜鼓,犯上亡等,法制谓何?”所谓“凿朴为琱,易俭为侈”,已不仅仅是大户富贵之家之所为,而是“不分贵贱,不论贤愚”的社会共同的行为。人们的消费也不仅仅是为了仅供衣食之用,也带有更多的消闲色彩。嘉靖时期的姑苏、云间诸地甚至出现了“产相十而用相百”的超前消费现象。

——摘编自张立新《明清商业、消费观念与商人地位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奢侈消费出现的原因,并评述英国的奢侈消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消费观念的新变化及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奢侈消费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注: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徐光启为明代内阁大学士)
材料二: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新余市第一中学、吉安县中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7 . 历史图片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793年 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19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木偶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中信息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4-03-27更新 | 10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