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问世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2019-07-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时曾说:“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中国人的力量能够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文明世界的‘中央之国’。他们本应在葡萄牙人之前就绕过好望角,在西班牙人之前就发现并征服美洲。”你认为汤因比的推论
A.不可能变成现实
B.揭示了郑和远航的本质
C.有可能变成现实
D.反映东西方文明本质相同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3 . 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顷)
米价
(千文/石)
1661323.358.75.50.963
1685332.472.75.30.539
1724533.680.06.70.575
17531651.483.119.91.012
17843283.289.836.61.412
18204799.295.050.5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
2014-05-14更新 | 1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第一汽车厂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