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中后期,民间对白银的需求增加。西班牙属美洲白银大约白16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输入中国。由此推断,白银数量的增加
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B.反映了欧洲手工业生产停滞不前
C.证明明朝商人沿着新航路发展贸易D.是明朝积极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
2 .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则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有“四百四十行。”这反映了南宋
A.商业发展已经超过农业
B.发展商业以增加税收
C.政府管理商业日趋混乱
D.商品经济的高度紧荣
3 .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
C.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D.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
4 . 如图是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和发行的五铢钱。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增加百姓的经济收入
D.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 明政府规定有地 5 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 衣料。18 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 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 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 人的衣料,18 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 世纪 20 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 贸易。19 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 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 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 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 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 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
2019-10-25更新 | 323次组卷 | 22卷引用:【校级联考】2019年河南省豫科名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初,松江府的官布全部征收实物。从明中叶开始有本色与折色之分,本色即为实物,折色则为布折银,改折棉布占总数约24%。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纸币的普遍流通
B.松江府棉织业最为发达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区域化专业化市镇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注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A.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明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
C.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
D.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
2019-10-22更新 | 340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845年,唐武宗下诏说,“如闻朝列衣冠,或代承华胄,或在清途,私置质库、楼席,与人争利……今日以后并禁断,仍委御史台察访闻奏”。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等级制度的森严
B.官僚体制的腐败
C.坊市管理的严格
D.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
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B.茶马古道促进了人口迁移
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
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
2019-10-21更新 | 49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吸引海外各国派遣使团通商,以壮国威,明初对各国均一律实行厚待贡船的“优值”及“免税”政策。海外各国纷纷派遣商团前来访问,中国的贸易范围也逐步扩大,明政府花销加大,政府不堪重负。为减轻财政负担,自永乐年间开始,政府逐渐开始限制前来通商的使节团数量。到了明朝中期,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并最终导致了嘉靖年间的全面海禁。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外国商船来华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市交易。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