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分布示意图。另据考古资料发现,当时多地存在大量仿铸异地货币的现象。这反映出
A.铸币技艺得到发展B.商品流通相互隔绝
C.国家统一动力增强D.经济水平区域有别
2022-03-22更新 | 1252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书·地理志》记载岭南地区“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番禺)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这说明汉朝岭南地区
A.盛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重视发展对外的商业贸易
C.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D.与各地间的交流活动频繁
3 .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商代可能出现牛耕
B半坡遗址发掘出聚落遗址和生产工具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C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D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的城市繁华而嘈杂,临街皆是商铺,商贩云集,酒楼歌馆遍设,瓦肆勾栏等娱乐业兴起,宵禁的惯例也被突破,出现了热闹的夜市。这表明,宋代
A.政府不再监管市场B.城市经济职能突出
C.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民众生活比较富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通典》记载:“(唐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这说明当时
A.政府支持开设店肆B.具有一定的商业保障措施
C.区域性商帮的出现D.商品经济发展相对不均衡
2021-06-01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济源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改编)明清时期,松江、太仓等地“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浙江湖州、嘉兴等地则以发展蚕桑驰名。这表明明清时期(     
A.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B.江南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C.国内外市场的联系紧密D.棉花蚕桑是江南支柱产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活动及百姓日常生活中对白银的需求空前高涨,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不能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在江南许多市镇流通日广。由此可知,会票的出现和流通
A.适应了长途大宗贸易的需要B.削弱了人们对贵金属的渴求
C.促进了江南市镇的繁荣发展D.增加了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某学者指出,明代“抑商”政策仍旧存在,但经日浸月食,已成强弩之末,而“通商”之意已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操作层面,贯穿于明代多项经济社会制度。至迟到万历时期,“通商”政策正式确立。所谓“重商”只不过是“通商”的构成内容和表征而已。据此可以推知
A.明代商业地位得到政府肯定B.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废除
C.通商是重商的表现形式之一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粮食输入地。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农耕经济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日趋细致D.工商业发展推动种植结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2020-07-11更新 | 8054次组卷 | 11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