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空间分布图


——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分布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2023-10-28更新 | 174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宋之前,人们进食时多是一人一案,且坐席要按身份尊卑等级依次而坐,严守礼法。到了宋代,同坐而食与共器共餐的合食制逐渐成为了主流饮食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坊市制度瓦解引发社会变革
C.理学思想影响日常饮食风俗D.经济重心南移促使阶层流动
3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表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3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三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2021-10-06更新 | 48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届湖北潜江市潜江中学高三4月适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年来,有学者从社会经济状态人手,认为先秦汉唐是古代农业社会,宋元明清是近世农商社会,20世纪后逐步进入现代工商社会。以下属于“近世农商社会”特征的是
①坊市分离制度逐渐形成   ②商业信用和雇佣劳动等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③草市繁荣和市镇崛起   ④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市场上流通的大宗商品以盐、铁为主,而宋代市场流通的大宗商品构成以粮食、茶叶、纺织品、食盐等为主。这表明宋代
A.市场监管相对宽松B.手工业出现了技术革新
C.放弃主流经济政策D.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中俄贸易路线上运输出口的产品以中国的棉布和丝绸为大宗,茶叶出口数量较少。18世纪后半叶,饮茶风习也在俄国广为普及,闽茶在英国市场上享有盛誉,俄人对闽茶也情有独钟,中国茶叶特别是福建武夷山茶叶对俄输出迅速增长。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福建武夷山为起点经张家口等地到俄国恰克图(位于现在俄蒙边界)的万里茶道。1792年,茶叶输俄货值达54万卢布,首次超过棉花货值,占当年中国输俄总货值的22%;1802年茶叶输俄货值达187万卢布,占输俄总货值的40%。1839-1845年,茶叶贸易已占恰克图全部出口贸易的91%。

材料二   1851年以后,闽茶外运困难,这给以汉口为中心的两湖茶担纲中俄茶叶贸易主角提供契机。俄国通过与清王朝签订不平等协议获取特权,将汉口茶叶利用长江内河、中国东部沿海运输至天津再陆路运至恰克图,或者运往俄国东部港口海参崴再使用铁路运输至欧俄。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俄商从汉口直接运输茶叶至欧俄黑海口岸敖德萨。到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迅速增至14.7万担。19世纪末期,中国茶叶将近一半出口至俄罗斯,1906-1916年超过60%的中国茶叶出口至俄罗斯。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汉口茶叶对俄出口达到顶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中俄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俄茶叶贸易较之于古代的变化。
9 . 明清时期的经济

材料一   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发展情况表

省区明代
(嘉靖—万历)
清初
(顺治—雍正)
清中期
(乾隆—道光)
集市数集市数集市数
四川(盆地)1352484
湖北5481430
江西459545976
福建(不合台)131205551
广东12701969
江苏6981112
安徽294708
浙江368605

(笔者注:苏、皖、浙地方志大多只列市镇,不记集市,因而为集镇数。)

——据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农村集市历史久远,但其大规模发展是在明清时期。从每个单独的集市来看,它是小生产者之间进行有无调剂、余缺调剂,以满足各自的生产和生活需求。然而,作为一个网络体系的集市,是各种农产品、手工业品的集散市场,是大规模的商品流通的起点和源泉。它使原本互不相关的一个个自然条件、发展程度各异的地区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可以在大范围、高层面上形成地区分工,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

——据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农村集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代前期钱铺银号已经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存、放款业务,但钱铺银号在实际放款中,利率并不统一,关系交好与否者,借贷形式、种类差别均影响利率高低。这说明
A.民间资本促使政府职能转变B.钱铺已经转变为近代银行业
C.借贷交易秩序亟需规范D.商业资本借贷发展迅速
2021-02-05更新 | 339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