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描述的商业现象出现在
A.秦朝咸阳B.汉朝洛阳C.东晋建康D.宋朝东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萍洲可谈》记载,“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副纲首……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即瓷器),大小套,无少隙处。”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商业收入已超农业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海外贸易十分发达D.政府管理已经失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体育项目众多。马球运动在开封有游玩的场所,蹴鞠运动广受欢迎,还出现了蹴鞠的社团“齐云社”、“圆社”。“瓦舍”里有各种体育表演活动,如相扑、使拳、舞斫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体育运动的兴盛反映了,宋代(  )
A.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崇文抑武之风盛行
C.世俗文化成为思想主流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021-11-23更新 | 38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曾有记载,“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一舟数百人,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1987年,在广东省川山群岛阳江海域附近发现了“南海1号”古沉船,有人评价说该船“尽观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有
①经济重心南移
②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③辽、西夏兴起,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⑤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材料二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   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   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君臣“迁都之议”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局势?并指出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后期核心区的突出特点。(联系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9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10 . 下表是明朝初期徽州地区地契使用情况表,据此可知,该地区
A.土地兼并日趋严重B.白银的货币地位逐渐提升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对外贸易推动了经济变革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