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经济再发展资金不足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2-01-11更新 | 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唐六典》记载:苏州有六十坊市,益州有金马坊、书台坊、锦浦坊、花林坊,扬州城有常乐坊、道化坊、临湾、道仁坊等,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文字证明唐代时期敦煌、西州也有坊市。由此可知,唐朝
A.坊市体制普遍化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文化娱乐市民化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2021-12-21更新 | 389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7届江西鹰潭市一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在农业和商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城市生活得到了拓展,城市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但不是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清朝初期,大城市之间和许多贸易城镇之间的商贸活动保持了明代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

历史学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中国拥有庞大的、在金融方面成熟的商业阶级,在许多理念和技术方面也有着领先的地位,但却没能突破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那种“工业革命”呢?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结合16-17世纪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唐初,“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代中后期,士人经商已成为一股潮流,地方上的军政大吏,如节度使、观察使等也多经商。此时唐诗中描写江淮水运方便之处的村民“尽去作商贾”“求利莫求名”的记载比比皆是。这反映出,唐代中后期
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B.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C.经济发展催生腐败D.士人丧失功名意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的商业发展进入到一个高峰阶段,以地缘或血缘为纽带的商业群体开始出现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对外贸易方面,则集中体现在一南一北两个口岸……如果说        是清政府允许进行对外贸易的唯一开放口岸,那么在中国的北方边境上与其遥相对应的恰克图,则是以        为代表的中国商人(以经营茶叶,铜材为主)在和俄罗斯商人进行“自由,免税”贸易。

——摘自成艳萍:《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明清晋商——以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及其结算方式为例》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叶,饮茶在俄国普及,茶叶输出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通路为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适合俄国人的口味。……将汉口茶叶利用长江内河、中国东部沿海运输至天津再陆路运至恰克图,或者运往俄国东部港口海参崴再使用铁路运输至欧俄。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俄商与英商开展正面运输竞争,从汉口直接运输茶叶至欧俄黑海口岸敖德萨。……到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占输出总数的85%。

——摘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


请回答:
(1)请填写材料一中的两处        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19世纪中俄茶叶贸易变迁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影响茶叶贸易的因素。
(4)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因素进行解释。
2021-12-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兴起于民间的商业往来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8 . 宋代商人群体大多是以行业来区分,本地的同业商人逐渐形成商业行会。行内都有统一的经营方针,如统一接待客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行内商品价格等。此经营方式
A.减少了同行业间的盲目竞争B.推动了手工生产的社会分工
C.打破了传统商人的垄断地位D.影响了商品生产的技术进步
9 . 《宋会要稿》载,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规定“禁米谷铺户停米邀勒高价。如违,杖百”。地方法令《约束粜米及劫榜》中规定:对于粮食“闭籴不粜”的商户,要彻底查办,从重处罚。这反映出宋代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B.贯彻礼法并用的策略
C.重视对市场的管理D.拓宽农业发展的途径
2021-12-03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二真题历史变式题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序号内容出处
1“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
2“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3“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卷下
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民族交融加强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021-12-03更新 | 257次组卷 | 14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同步测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