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7390165722%
180110755348832%
1851208791119454%

(2)阅读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上述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出现了战国秦汉、唐宋这两个商业高潮期。《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唐代元稹在《估客乐》中也写道“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反映出传统“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认知的破除。中国古代商业在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及封建国家干预等方面的种种制约下不断地发展和突破。作为商业活动中心的城市,逐渐从封闭格局走向了开放格局,其活动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弹性。此外,南方商业性城市及大小经济型市镇、各类草市的发展也尤为明显。“钱帛兼行”虽然长期存在于古代社会,但秦始皇统一货币和汉武帝铸五铢钱,既满足了第一个商业高潮的现实需要,也推动了第二次商业高潮的持续发展。至第二次高潮期,不仅出现了飞钱这种最早的汇兑业,还出现了柜坊这种最早的金融贮存、保管业和金融信贷业,甚至货币的形式也出现进一步发展,这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秦汉、唐宋这两次商业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突破的表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简单说:好像汉代是在社会上层节制资本,而下层则没有力量管;唐代注意社会下层,由国家来计划分配,而让上层的富民能自由发展。至于汉代之盐铁政策起于武帝征伐匈奴,向外用兵,而唐代租庸调制之破坏,以及茶盐诸税之兴起,也由于玄宗以下,先是向外开疆拓土,直到德宗时代,因向外用兵而引起军人作乱,内战频起,总之是由兵祸而引起了经济制度之变动,则汉唐并无二致。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钱穆关于汉唐经济制度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1-12-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形成特点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长安有108坊,东都洛阳有103坊,扬州、苏州约有60坊,沙洲仅有4坊,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坊市制度的最大作用莫过于创设了一个法治的城市商业空间。

材料二   明清时期,南京、苏州、杭州的府城都是全国级别的丝织业中心。然而,江宁府本地不产优质生丝,苏州府境内的生丝生产规模也不大,远不及嘉、湖。所以,南京、苏州的商人每年都会去嘉、湖采购优质生丝,然后运往府城给各个作坊的生产供货;杭州因为离原产地较近,所以往往不需要中间商,商业资本操纵手工业生产的特征不明显。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城市管理的主要举措,并指出这些举措的最大作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外开放是使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重要积极因素。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020-05-2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受命“凿空”通西域,汉朝同西域各国、各民族间开始大规模的交往活动。西方新奇的物种大量流入中原,中国的特色商品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然而,两晋时期由于战乱,丝绸之路逐渐衰退。唐统一后,丝绸之路又恢复了生机。为复兴这条商路,唐王朝西击突厥,并在西域设立机构管理,对交通路线也进行重新部署与管理,丝绸之路再度繁荣起来。胡萝卜原产于北欧地区,巴达木原产于波斯,二者在唐代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国的大黄也传到西域和欧洲。在唐代,西域良马大规模传入中原,自唐以后,西域少数民族的饮茶之风渐盛,使得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传播商品由丝绸转化为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马歇尔在1947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做好了准备,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最为关键的部分。1948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开始实施,该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的政治局势,西欧共产党的势力也迅速衰弱。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方向前行。“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摘编自厉以宁等《读懂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歇尔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商贸交流建言献策。
8 . 实行对外开放,建设 “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今广东徐闻县设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1-04-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捃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3)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陇西北商业经济区,以洛阳、汴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和以扬州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区。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有市、有坊,市、坊分开。由于国际贸易的发达,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和“市舶司”,设各国商馆,接待各国商人。南方的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成都是和扬州一样齐名的大都市。在唐代商业发展中,都市里出现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

——摘编自童贤彬《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到宋代由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开始突破,出现了坊市混杂的局面,商人只要纳税,可以随处开设铺店,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这些商业场所往往与居民区杂混交错。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材料四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城市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1-05-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