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中唐诗人王建在描写扬州繁华时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白笙歌彻晓闻。”这首诗反映了唐朝
A.夜市已经非常普遍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坊市制度有所突破D.政府对商业严格管理
2021-11-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也见证了社会变迁。如“十里长街市井连”、“入蜀经蛮远别离”、“夜市千灯照碧云”。从这些诗中反映了唐朝
①商人远行贩运            ②夜市繁荣                 ③商帮形成          ④草市绵延不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诗中有史,诗可证史。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记述出处
“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唐)丁仙芝《赠朱中书》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唐)杜甫《昔游》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送人游吴》

A.城市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B.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
C.农业生产日益趋向专业化D.国家商业政策日渐宽松
2021-05-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余里地无山。”该诗句所反映的工程建设是
A.都江堰B.秦始皇长城C.郑国渠D.隋朝大运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记述出处
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唐)丁仙芝《赠朱中书》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唐)杜甫《昔游》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送人游吴》

A.农业生产日益趋向专业化B.国家商业政策日渐宽松
C.城市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
2021-03-01更新 | 38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工商业分布图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材料三   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绦线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工商业分布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商品种类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5)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趋势。
2020-05-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诗句中,直接反映了古代中国乡村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D.“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2020-07-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宋代经济现象的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史实是,宋代()
记载出处
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在湖南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太平(半)在外。《宋会要辑稿·食货》
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织的罗成还不著,卖钱买的素丝归。徐积《织女》诗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有陕民值凶荒,母妻之别地受佣,民居家耕种自给。元好问《夷坚志》

A.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渗透了商品经济B.雇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C.商品经济已渗透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D.社会经济基本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2020-04-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捃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3)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10 . 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诗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
A.唐政府对东南百姓疯狂盘剥B.东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C.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十分严重D.诗人辩证地看待运河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