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上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是什么?(内容)充分提取信息:为什么?(背景)解释和分析原因:怎么样?(影响)分析和归纳影响。】
2022-02-26更新 | 43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捃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3)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3 .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却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美国领土的急速扩展,为原本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居民源源不断西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修建太平洋铁路不但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有关,也大大推动了“西进运动”。西部广阔,肥沃的土地等着更多的人前去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缺人开采。而东部反过来又为西部的各种自然资源提供了加工地和市场。美国东部已经有了非常密集的铁路交通网,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几乎是一片空白,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太平洋铁路西段要穿越整个地势险峻布满坚固花岗岩的内华达山脉,工程极为艰巨且修建费用十分昂贵。当时南北战争正在进行,处处需要用钱,但林肯总统却对太平洋铁路计划十分感兴趣,坚决支持这个计划,国会最终同意并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法案规定发行政府债券作为修路资金。太平洋铁路从1863年开始动工,1869年建成,费时6年,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全长3069公里,这条铁路大动脉的建成,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也为美国社会的融成一体提供了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百度百科搜索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准确揭示图1、图2、图3之间的内在关系。材料二所对应的工业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一、三,归纳隋朝开通大运河与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有哪些相同的历史意义。

2018-05-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文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饨注,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衡”,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年、商贯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送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道,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   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种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对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这个以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7万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特点及繁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综会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却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准确揭示图一、图二、图三之间的内在关系。材料二所对应的工业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美国领土的急速扩展,为原本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居民源源不断西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修建太平洋铁路不但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有关,也大大推动了“西进运动”。西部广阔,肥沃的土地等着更多的人前去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缺人开采。而东部反过来又为西部的各种自然资源提供了加工地和市场。美国东部已经有了非常密集的铁路交通网,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几乎是一片空白,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太平洋铁路西段要穿越整个地势险峻布满坚固花岗岩的内华达山脉,工程极为艰巨且修建费用十分昂贵。当时南北战争正在进行,处处需要用钱,但林肯总统却对太平洋铁路计划十分感兴趣,坚决支持这个计划,国会最终同意并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法案规定发行政府债券作为修路资金。太平洋铁路从1863年开始动工,1869年建成,费时6年,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全长3069公里,这条铁路大动脉的建成,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也为美国社会的融成一体提供了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百度百科搜索整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一、三,归纳隋朝开通大运河与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有哪些相同的历史意义。

2017-04-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某电视剧以唐代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的“市”上。下列是电视剧中长安的“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夜市”繁荣B.有管理“市”的官员
C.“市”里的货物来自天南地北D.“市”分散于宅屋之间
2021-09-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出现了战国秦汉、唐宋这两个商业高潮期。《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唐代元稹在《估客乐》中也写道“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反映出传统“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认知的破除。中国古代商业在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及封建国家干预等方面的种种制约下不断地发展和突破。作为商业活动中心的城市,逐渐从封闭格局走向了开放格局,其活动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弹性。此外,南方商业性城市及大小经济型市镇、各类草市的发展也尤为明显。“钱帛兼行”虽然长期存在于古代社会,但秦始皇统一货币和汉武帝铸五铢钱,既满足了第一个商业高潮的现实需要,也推动了第二次商业高潮的持续发展。至第二次高潮期,不仅出现了飞钱这种最早的汇兑业,还出现了柜坊这种最早的金融贮存、保管业和金融信贷业,甚至货币的形式也出现进一步发展,这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秦汉、唐宋这两次商业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突破的表现。
8 . 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7390165722%
180110755348832%
1851208791119454%

(2)阅读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上述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9 . 中国古代经济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明特色。在这一文明体系中,农业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在此基础上,商业活动也逐渐繁荣发展。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材料五   


(图中画有斜线的区域为商业区)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小农(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利于小农(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并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存在的内在矛盾之处。
(3)依据材料五,分别概括唐都长安与北宋东京的商业区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变化背后的原因。
2021-12-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政府的决策或行为对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景龙元年(707年)的敕令

材料二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第一卷

材料四   



(1)何谓“草市”?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草市发展所面临的困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草市发展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三说明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什么新现象?该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材料四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建立图二所反映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努力使“市场逐渐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的?
2021-08-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