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如表为唐朝中期以后的统治者发布的关于商业政策诏令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
发布者内容出处
唐德宗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册府元龟》
唐宪宗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唐大诏令集》
唐武宗度支盐铁户部诸色所由茶油盐商人,准敕例条,免户内差役《全唐文》
唐宣宗如商旅往来兴贩货物,任择利润,一切听从,关镇不得邀诘《全唐文》
唐禧宗近关州府通舟船处,不得约勒商人《全唐文》

A.唐中期以后取消重农抑商政策B.唐中期以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唐中期以后鼓励发展商品经济D.唐中期以后勒索商人现象普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千米,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摘自《国家地理》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市,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摘自《手工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写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哪座城市?与唐朝长安相比,该城市有何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现象属于何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出现于何时?
3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手工业分布图。据如图可知,当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瓷器已成为外贸首选商品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交通因素影响手工业生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受命“凿空”通西域,汉朝同西域各国、各民族间开始大规模的交往活动。西方新奇的物种大量流入中原,中国的特色商品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然而,两晋时期由于战乱,丝绸之路逐渐衰退。唐统一后,丝绸之路又恢复了生机。为复兴这条商路,唐王朝西击突厥,并在西域设立机构管理,对交通路线也进行重新部署与管理,丝绸之路再度繁荣起来。胡萝卜原产于北欧地区,巴达木原产于波斯,二者在唐代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国的大黄也传到西域和欧洲。在唐代,西域良马大规模传入中原,自唐以后,西域少数民族的饮茶之风渐盛,使得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传播商品由丝绸转化为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马歇尔在1947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做好了准备,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最为关键的部分。1948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开始实施,该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的政治局势,西欧共产党的势力也迅速衰弱。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方向前行。“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摘编自厉以宁等《读懂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歇尔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商贸交流建言献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书·食货志》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据材料可以得知
A.财产税是政府重要财源B.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东晋南朝商品经济发达D.政府政策因应经济发展
2021-04-01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如图反映唐代
A.货币体系多元B.中外经济贸易繁荣
C.朝贡贸易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2021-01-24更新 | 6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1月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代以前很少有以商人为题材的诗,唐代则出现了很多以商人为题材的诗,商人的生活成为文学家关注的现象。白居易的《琵琶行》《盐商妇》《商人妇》、元稹《估客乐》等是其中的代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边患问题得到解决D.皇权开始直接控制地方
2021-01-1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9 . 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同时,还出现了由藩镇设在长安的诸道进奏院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表明唐代后期
A.重农抑商政策的明显松弛B.藩镇割据破坏了经济秩序
C.国家金融制度在创新发展D.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
10 . 唐初规定:州县官市之外的交易场所均不合法。但因各地商人、城内居民所需生产和生活用品均需草市供应,因而官府对草市长期采取放任自流态度。唐末,不少地方官吏开始在草市设镇,设置官丁,并设场征税。这表明
A.商业发展推动政府调整了抑商政策B.草市自身功能推动其官市化市镇化
C.唐中央政府实质认可了草市合法性D.中央集权程度决定商业规则执行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