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长安有108坊,东都洛阳有103坊,扬州、苏州约有60坊,沙洲仅有4坊,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坊市制度的最大作用莫过于创设了一个法治的城市商业空间。

材料二   明清时期,南京、苏州、杭州的府城都是全国级别的丝织业中心。然而,江宁府本地不产优质生丝,苏州府境内的生丝生产规模也不大,远不及嘉、湖。所以,南京、苏州的商人每年都会去嘉、湖采购优质生丝,然后运往府城给各个作坊的生产供货;杭州因为离原产地较近,所以往往不需要中间商,商业资本操纵手工业生产的特征不明显。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城市管理的主要举措,并指出这些举措的最大作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2 . 外来农作物传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番”字,如“番茄”“番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D.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
3 . 780年唐德宗开始实施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由此大量农民开始走出家门去市场盈利,还产生大量富民阶层,因此两税法
A.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B.催生经济领域的新因素
C.改变小农经济主导地位D.缓解城市用工困难局面
2021-11-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地区或“钱货无所周流”,,或“悉以绢为货”,“杂以谷帛交易”。到唐朝时,已是“虽私家用度,亦非钱不行”。唐代这一现象
A.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地域商帮的形成
C.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程度D.导致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唐朝中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结合图1、图2,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图1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

图2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北方割据战乱影响③中国手工业的先进④航海技术不断进步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1-05-30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在中唐到南宋,是泉州的快速发展时期,留存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图中所示为建于宋代的姑嫂塔、摩尼教遗址、清真寺三个建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泉州快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遗址对于泉州海外贸易研究的史学价值。
2021-05-20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数量构成来源
买卖
文书
动产买卖文书约32件卖牛契、买车具契、买马契、买奴契等《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
不动产买卖文书约43件卖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
借贷文书约163件贷银钱、货粮食、贷布匹等,文书多以“XX举钱契"“XX便麦契”等形式出现,都为借货契约
租佃文书约103件庄园、土地租佃等,文书中有“XX夏田券"“XX佃田契"“XX租田契”等,皆是租赁、租佃的意思
雇佣文书约93件雇牛、雇驼、雇车、雇工等
其他约103件大多为混合型契约,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4年)二月左小礼租田借麦契)等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较为规范
2021-05-07更新 | 647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唐代是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顶峰。但是唐代后期,西北地区被吐著与回鹘交替控制,随后东北少数民族的崛起导致了宋辽、金、夏的长期对峙,使丝绸之路出现了长达400年之久的壅梗局面。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兴衰
A.与沿途国家统治者的态度有关B.与朝廷政策变迁紧密相连
C.和海上贸易商路逐渐上升相关D.深受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20144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2021-03-2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唐代)社会对财富与财富拥有者(给予)普遍尊荣,朝廷对富商大贾(给予)礼遇优容”,巴蜀地区表现尤盛。“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代
A.富商大贾开始积极参与政治B.商品经济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C.儒家重义轻利观念发生异变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被废止
2021-03-1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等三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