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南北朝时,南人已有嗜茶之癖,北人尚视之为怪异。而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则有“……自邹、齐、沧、隶,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该材料反映了
A.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饮茶之风从江南向北方扩散
C.茶叶经济已形成完整产业链D.南北饮食习惯已趋一致
2 .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有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说明唐宋时期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3 . 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A.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要B.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
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D.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4 . 唐朝初年,贸易活动被限定在官方指定的市场内,交易过程受到严格监督,但食物、饮料和娱乐消费可以例外。由此可知,唐初
A.商业政策体现一定的民本观念B.政府的规定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C.商业店铺广泛出现在大街小巷D.市民精神需求得到官方的保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数量构成来源
买卖
文书
动产买卖文书约32件卖牛契、买车具契、买马契、买奴契等《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
不动产买卖文书约43件卖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
借贷文书约163件贷银钱、货粮食、贷布匹等,文书多以“XX举钱契"“XX便麦契”等形式出现,都为借货契约
租佃文书约103件庄园、土地租佃等,文书中有“XX夏田券"“XX佃田契"“XX租田契”等,皆是租赁、租佃的意思
雇佣文书约93件雇牛、雇驼、雇车、雇工等
其他约103件大多为混合型契约,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4年)二月左小礼租田借麦契)等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较为规范
2021-05-07更新 | 6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唐代文献记载:“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种果蔬),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丰厚),此则不啻载万也。洪(南昌)鄂之水居颇多,与邑殆相半。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海外商品贸易发达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国内长途贸易有所发展D.经济重心加快南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当时通过这条通道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其中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为四大宗出口货物;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摘编自《唐朝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世界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是逐渐形成的,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新兴工业国的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而且使工业分工、工业与农业的分工越来越超越民族国家的范围,向国际领域发展,演变为“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在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汽车、钢铁、化工等产品取代棉纺织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交易货物。同时,由于资本输出在这一时期也登上各国经济交往的舞台,从而使国际资本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从20世纪中期开始,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深入到部门内部,出现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产品、零部件和工序的分工。伴随着国际分工的这些发展变化,国际技术流动、国际劳务流动也发展起来。

——摘编自雷兴长《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及社会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市场体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2021-04-2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华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从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13世纪整个中国最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摘编自费正清、赖肖尔主编《中国:传统与变革》

史料二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摘编自田昌五、漆侠总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史料三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

——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3)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
2021-04-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段考历史试题
9 . 表2.唐宋时期货币流通数量统计表,这表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特点是(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南北经济重心转移
C.陆路对外贸易畅顺D.街市制取代坊市制
2021-04-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唐朝前期对外贸易路线主要是经由河西走廊,从中亚中转到达欧洲;唐中后期对外贸易则转向了南方沿海地区,经由马六甲海峡到达欧洲,承担船运的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据此可以推知,唐代
A.开通海上丝绸之路B.指南针已逐步应用
C.北方商路受到阻碍D.海外贸易达到全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