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2017-11-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据专家考证,它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下列内容最不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
A.“仁”
B.“齐物”
C.“有教无类”
D.“克己复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代海昏侯墓(汉武帝之孙)的发掘出土是2015年中国考古界的重大成果之一。其中有考古发掘出来的孔子屏风,里面谈及孔子的身高和年龄,其中有关年龄的记载,“鲁昭公六年(前537),孔子盖卅矣”,据推算孔子生于公元前567年,而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而孔子生。”围绕两则史料,下列有关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真实,所以孔子应该生于公元前567年
B.司马迁是历史学记载权威,《史记》更有说服力,所以孔子应该生于公元前551年
C.海昏侯的孔子屏风对于汉代的人们说怎么认识孔子,比研究孔子确切年龄的历史价值更高,史料的价值还是取决于研究主题
D.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不足信。
2017-08-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