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西方思想家及其法律主张

思想家主张
苏格拉底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都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柏拉图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否则他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亚里士多德对已成立的法律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西方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背景。
2023-01-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方某思想家曾对人的本质下过三个论断:“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该思想家
A.把人一下子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基于道德哲学维度开启对人的思考
C.以理性为核心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D.被恩格斯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有些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据材料可知二者
A.都重视阶级差异的认知B.政治立场各不相同
C.都主张贵族的专权暴政D.强调天赋人权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亚里士多德说:“有些奴隶具有自由人的灵魂,有些人则有自由人的身体,无可置疑,如果人们之间在体形上的差别有如神像和人像的差别那样大,那么大家就应当承认,低贱者应当成为高贵者的奴隶。”这体现亚里士多德
A.崇尚自然法的原则B.为奴隶制辩护
C.主张提高奴隶地位D.提倡宗教信仰
2020-12-23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
A.提出天赋人权理论B.为奴隶制度辩护
C.赞成封建等级制度D.与时代潮流背离
2020-11-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理性主义
2020-09-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人数太多,则居民之间难以实现行为、能力、门望、贫富的互知,案情决断难免失误,集会也将难以朝至夕归。所以最适合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足以达成自给生活所需要而又是观察所能遍及的最大数额”。这一主张
A.批评了罗马共和国的急速扩张B.与雅典政治制度暗相契合
C.反映了古希腊高度发达的自然经济D.有利于罗马公民法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另一个十分贫穷,第三个居于中间。处于两个极端的阶级作为两个极端的经济地位都力求攫得政权,以便实行代表自己利益的寡头(贵族)制或民主制,从而各走极端。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主张
A.阶级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B.城邦制度的运行不利于社会稳定
C.调和社会矛盾利于保障城邦利益
D.通过分工可实现个体价值差异化
10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亚里士多德
A.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B.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
C.对死亡有着很深的恐惧D.藐视雅典法庭的最高权威
2020-01-1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两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