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亚里士多德的“中道”理论
A.根源于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B.集中于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
C.体现了演绎这一逻辑推理方法D.彰显出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2021-06-04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作最高幸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两位思想家都
A.强调人的决定作用B.深受宗教思想束缚
C.强烈反对直接民主D.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2021-02-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6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于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 )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B.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C.系统学习哲学D.自由选择科目
2020-08-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彰显着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了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历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三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自清末立宪。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两者观点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原因。
6 . 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C.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普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思,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材料二   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母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企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水久制度,人尽管聪明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界,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

——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的认识有何不同?以秦国为例说明韩非思想的实践效果。
2020-01-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说他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理想国》主要讨论的就是正义。亚里士多德更关注什么样的正义是最现实和可能的。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B.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C.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D.致力于实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2019-12-25更新 | 717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近代法国哲学家勒内简 卡尔的名言是“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二者反映 的相同理念是
A.反对宗教愚昧
B.提倡理性至上
C.弘扬民主法治
D.主张思想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2019-05-12更新 | 1159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