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时代最后一个儒家大师,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是谓东方世界的精神领袖。荀子认为“人之性恶”,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而起伪”,即改变本性之恶,兴起人为之善。他对教育的作用作了极高的评价:“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孰禁我哉!”。荀子的基本培养目标是“法后王而重礼法”的“雅儒”,最高目标是“大儒”。他们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是“既智且仁”的“王霸之佐”。其教育内容最重礼经,认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认为教学过程有闻、‘见、知、行四阶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柏拉图最优秀的弟子,雅典吕克昂学院的创始人,逍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吕克昂学院流传下了47本著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广博、最统一的知识体系。他第一次告诉人们,智慧不需要神启,是可以凭借理性和逻辑来认识的。亚里士多德曾经担任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少年时期的老师,他按照希腊文明的最高标准塑造着亚历山大。他让14岁的亚历山大喜爱上了希腊文学与荷马史诗,并对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广阔的知识产生热情。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提出要求,“做亚洲人的主人,做希腊人的领袖”。这正是“希腊帝国”的精髓—内部是民主,外部是殖民;上面是公民,下面是奴隶。这种双重标准的希腊式帝国,是日后欧洲帝国的精神原型与政治模板。

——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荀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并分析荀子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2 . 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性主义思想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早期的理性思想是作为一种哲学上的认识论而存在的,旨在指明一种研究世界和规律的方法,以及应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人类自身。

——摘编自杨哲《论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思想》

材料二   牛顿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它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摘编自姜守明等《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乃是相互交叠而联系紧密的三代人的共同成就。第一代人以孟德斯鸠和长寿的伏尔泰为领袖……在1750年以前完成了大部分成果。第二代人在18世纪中期进入成熟阶段;富兰克林、卢梭、狄德罗……把反教权主义和科学思想融合成一套现代世界观。杰斐逊、康德……属于第三代,他们进入了新的领域,包括科学的神话研究、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司法改革乃至实际的政治斗争……新人接踵而来,论战持续不断,于是,批判变得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


(1)指出古希腊哲学家中,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哪位。
(2)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时间和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科学革命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作者所说的启蒙运动“第三代”代表人物,并写出其各自的思想主张。
2022-09-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6月统测(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商鞅舌战群儒等。当时,论辩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编《宋元舌辩智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论辩的主体、目的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造成差异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之风兴起的时代价值。
2023-02-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一历史、文化和社会》


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
2022-05-0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8 蒙昧中的觉醒(雅典卫城;亚里士多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在民主制下,政事的裁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种平民政体“包含着专制君主的性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民主是一个坏东西……

——王绍光《民主四讲》

材料二国际关系民主化概念在国际社会中首次出现于1970年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发表的《卢萨卡宣言》。……考察国际社会现状,尽管目前国际社会主要力量中心的实力对比仍不平衡,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这成为了当代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源。

——摘编自欧阳丽《当代国际关系民主化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民主是一个坏东西”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近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希腊民主的改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的积极意义。
2021-03-2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希腊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只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法律必然是根据政体(宪法)制定的;既然如此,那么符合于正宗政体所制定的法律就一定合乎正义,而符合于变态和乖戾政体所制定的法律就不合乎于正义。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根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歧。
2021-07-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一 历史、文化和社会》
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
2022-05-0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8 蒙昧中的觉醒(雅典卫城;亚里士多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哥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自岳麓版教科书)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摘自人民版教科书)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始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体现的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希腊先哲的贡献,说明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考察历史,注意到历史上凡建立下不朽功勋、对民生福祉有所作为的时期,为“王者”均是“圣”或“仁”者。这实际上明确提出了一个“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模式:先圣而后王,只有圣者才能为王。孟子进而提出统治者可从整理田界,厘定土地面积入手,制定新的经济政策,分配土地给民众,为其通过勤苦劳作发展起“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的产业提供条件。此外,统治者还应“取于民有制”,“薄其税敛”,并以优惠的商业税制开放国内市场,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往来,等等。

——摘编自风传子《孔子、孟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观》

材料二   希腊城邦的动乱,使亚里士多德反思现存的所有政治体制。亚氏认为混合政体是理想的政体,因为最好的政体往往都会结合众多形式,所以这种混合政体应该利于自身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在原则方面,亚氏认为理想的政体应该奉行正义的原则。在《政治学》一书中,亚氏认为中产阶级是最好的治理者,因为从财富的论述角度来说,任何过于极端的(统治阶层)都将导致败坏,天平一端的极度富有者和另一端的极度贫穷者都天生不是优秀的治理者。他认为:“所有人都应当是善良公民,这样才能使城邦臻于优良。既然优良政体的治理者是最优秀的人,那么由其领导的公民也应当是品德良好的人,否则就会产生动乱和犯罪。”在治理方式上面,亚氏认为优良的政体必须实行法治。

——摘编自叶远涛《论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基于<政治学>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理想政治模式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思想形成的原因。
10 . 科技在文明进程中起着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也几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获得叠加性进步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对他那个时代的主要哲学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哲学体系……后来,欧洲的基督教社会从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得到了他的著作,并将其译成拉丁文,他的学说中那种严密的逻辑、那种压倒一切的解释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从此,他的观点具有了权威性,并逐渐被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成了教条。到后来,甚至他的最不正确的说法,人们也很乐意接受。

——摘编自江晓原主编《科学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逐渐被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的原因。亚里士多德的很多观点已被时代证明是错误的,但有一门工具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请写出该工具科学的名称及其主要理论。

材料二   从牛顿开始的200多年间,最先进、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机械方法论了。今天我们谈起机械论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那是过时的、僵化的思想,但是在启蒙时代,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牛顿等科学家告诉世人:世界万物是运动的,那些运动遵循着特定的规律,而那些规律又是可以被发现的。只要利用那些定律和定理,就能制造出想要的机械,合成想得到的光,并且了解未来。在牛顿之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日月星辰为什么会升起,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这些在今天看似无须解释的现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都是谜。人类只能把一切现象的根源归结为上帝。直到牛顿等人出现,人类才开始摆脱这种在大自然面前的被动状态。从此,人类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已知和未知。

——摘编自吴军著《全球科技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机械论在启蒙时代“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原因。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发明家们在利用机械论解决动力装置和交通运输方面的难题时,取得了怎样的成功范例?

材料三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提出“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把牛顿力学中的物体运动作为物质低速运动的特例,提出了更为广阔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不仅使物理学,而且使整个科学界、思想界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

——摘自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狭义相对论创立的意义。同一年,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哪一假说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