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1 . 成书于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是近代思想家冯桂芬的代表作,书名的字面意思是“在研究周朝典故的茅屋中发出抗议”,内容涉及停武试、制洋器、善驭夷、采西学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传统知识分子思想完成转型B.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西学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深入D.知识分子固守传统文化
2023-12-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景博中学、永宁县上游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认为,君主制国家如果没有像尧、舜这样的圣贤君主将无法自立,且易导致“下层贱民”作乱,而美、法之民主制下的“下层掌权”则会导致政治上的混乱,据此可知,王韬上述观点旨在实行(       
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君主专制D.议会共和制
3 . 下表为19世纪晚期部分知识分子的主张( )


据此可知,他们共同倡导(     
A.政治改良B.强兵御侮C.富强救国D.反帝爱国
2023-02-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九世纪末,中国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墨家学派的科技成就及“尚同”“兼爱”“天志”等学说之风,并用“西学墨源”说来解释它们与西方科技、民主议会制度、基督教的关系。这种做法(     
A.适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阻碍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D.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早期维新人士马建忠认为“加税乃我固有之权”,崔国因主张“税则为内政,自主之国应自主之”,郑观应进而提出使海关总税务司及各口海关税务司“皆渐易华人,照章办理,……权自我操”。材料表明当时部分国人(     
A.对国家主权有新的认识B.主张利用国际公法捍卫权益
C.意识到列强侵略的本质D.重视利用关税维护经济独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近代早期维新派王韬指出: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非由练兵士,整边防,讲火气,制舟舰,以竭其长,终不能与泰西诸国并驾而齐驱。顾此其外焉者也,所谓末也。至内焉者,仍由我中国之政治,所谓本也。其大者,亦惟是肃官常,端士习,厚风俗,正人心而已。两者并行,固已纲举而目张。王韬的思想(     
A.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B.形成了完整理论体系
C.完全突破洋务思想束缚D.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2022-12-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商务》篇中指出:“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他意在(     
A.批判清政府对外政策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改变传统的贱商观念D.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2022-12-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文化启蒙的思想内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西之争取代了古今之争而成为启蒙的主要旨趣,晚清到民国初期的启蒙运动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三部曲,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纵观全局,近世中国的启蒙运动基本上是沿着一条不断摈弃传统的道路前进的,日益加强的“西化”倾向和急功近利的变革心态使得中国的启蒙历程未能像西方启蒙运动那样把传统与更新辩证地统一起来。

——摘编自赵林《近世中国文化启蒙历程之反思》

材料二:维新运动的代表首推康有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理论手法是仿洋改制,即提倡仿效外国变法,通过论述外国变法改制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外,康有为还运用了托古改制,这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同时也吸引了一批要求革新的知识分子,成为他宣传变法的得力助手和推进维新的骨干分子。康有为本想利用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提高自己的威望,吸引广大士大夫。但却事与愿违,他的托古改制理论不仅不能为多数士大夫知识分子所接受,反而招致士大夫阶层群起而攻之。

——摘编自江银曼《论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启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韬在《洋务》中指出:“处今之世,两言足以蔽之:一曰利,一曰强。诚能富国强兵,则泰西之交自无不固,而无虑其有意外之虞也,无惧其有非分之请也。一旦有事,不战以口舌,则斗以甲兵。不折冲于樽俎,则驰骋于干戈。玉帛烽燧,待于二境,惟命之从。不然,讲论洋务者愈多,办理洋务者愈坏,吾诚未见其可也。”这一论述(     
A.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B.缺乏完整理论体系
C.试图突破洋务思想束缚D.具有国家自强意识
2022-11-20更新 | 31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世纪70-80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焘在抨击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其势日逼,其患日深”时,同时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未,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术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并呼吁“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此思想     
A.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B.与义和团运动提出的主张一致
C.直接促使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D.反映出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