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道器”和“西学”篇中巧妙地将政教刑法摒弃于“道”之外,并归结为人学,使其居于“道”、“器”之间(如下图所示)。这一理论(       
A.动摇了封建理论的根基B.折射出全面西化思潮出现
C.有利于其新思想的传播D.主张推翻传统的君主政制
2023-12-1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三)历史试题
2 . 中国问题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这个问题之根本解决”作出了不懈努力。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

材料二   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年)

材料三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

材料四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1)材料一的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是(单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的主张有何异同?
(3)材料三、四、五的思想分别与哪几次中国社会变革直接相关?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问题之根本解决”的探索?
2023-03-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这一思想(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B.表明资产阶级对民权政治的向往
C.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意愿D.存在着军事立国武力强国的倾向
2023-03-08更新 | 45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分析国际局势说:“方今各国争雄,外托和好之名,内存兼并之志。”我们不可夺人,或被人夺。据此可知,郑观应(     
A.主张国家主权不可侵犯B.期盼光绪帝能“明定国是”
C.反对欧美列强争霸战争D.希望国内不同势力消弭纷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山东济宁·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世纪70年代中期,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指出:“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也”“富国强兵之本,系于民而已矣”,倡导“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其观点实质上是对(     
A.传统民本思想的否定B.儒家思想的现实改造
C.西方民主思想的机械照搬D.洋务派所持论调的批评
2023-01-15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22-23高三上·安徽·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王韬在《洋务》中指出:“处今之世,两言足以蔽之:一曰利,一曰强。诚能富国强兵,则泰西之交自无不固,而无虑其有意外之虞也,无惧其有非分之请也。一旦有事,不战以口舌,则斗以甲兵。不折冲于樽俎,则驰骋于干戈。玉帛烽燧,待于二境,惟命之从。不然,讲论洋务者愈多,办理洋务者愈坏,吾诚未见其可也。”这一论述(     
A.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B.缺乏完整理论体系
C.试图突破洋务思想束缚D.具有国家自强意识
2022-11-20更新 | 316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三)历史试题
7 . 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     
A.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D.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
2022-08-17更新 | 1570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历史试题6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开矿》中写道:“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费,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依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由此可知,郑观应
A.认可资本原始积累B.主张官商合办模式
C.倡导兴办国有企业D.赞同市场经济体制
2022-06-07更新 | 38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来宾市合山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871年,王韬在初刊的(法国志略)中说:“欧洲各国法律……皆成于国会所定,故其为法以护人民权利为主,民权愈增而国家元气日愈充厚。上下之情通,君民之交固,国家有大事,千万人之心为一心。近世欧洲列国雄视宇内,职是之由。”由此可知,王韬
A.主张改革现行政治B.推崇西方立宪政体
C.肯定西方司法制度D.探究法国崛起缘由
2022-06-07更新 | 489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初版于1893年。那个年代天朝体制虽然早已在列强攻击下露出百孔千疮末世景象,欲进言者还得顾及天朝自信美称“盛世”,而先自贬为“危言”。郑观应以洋行买办身份与经历学通中西,著书宣称“首为(中国与列强进行)商战鼓与呼”,而内容包括建设现代国家和解决当下危难的所有问题,明确提出仿照西方国家,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国弱民穷根源在于专制政治。1895年,江苏布政使邓华熙将《盛世危言》五卷本推荐给光绪皇帝,正思变法图强的皇上批示印制二千部,分发给高级干部参阅:国内各书坊立即盗版翻刻十余万部,学林士子争相传阅,此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摘自鄢烈山序盛大林新著《盛氏微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意义。
2022-06-02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