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4年-1921年),1877年,严复作为首批清朝海军留学生之一,前往英国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当时,英国处于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对严复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不能单单只学习技术。而应以更深刻的视角看待民族救亡问题。此后,严复废寝忘食地探索西方资本主义各个领域的思想学说,寻找西方列强富强的根原。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的惨剧深深刺痛了严复,于是,他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的先进思想,著书立说意图唤醒沉睡的国人。1897年,严复空成了其译著《天演论》,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浪潮。严复翻译《天演论》并非为阐释生物学领域的进化意义,而主要是出于民族救亡的目的,借助自然界的生存发展规律解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摘编自王丽泽《严复民族救亡思想研究》

材料二   商务印书馆创建于1897年,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已任。严复翻译的大部分著作都在该馆出版。尤其是《天演论》,至1927年共印行32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商务印书馆还非常重视教科书的出版。虽然当时还是清朝,但在这些教学作品中无一“忠”或“君”字,而是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这无疑促进了观念的极大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助产”和保卫了辛亥革命。商务印书馆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如蔡元培、叶圣陶等都曾在这里工作。

——摘编自张守涛《那时的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阐述严复救亡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留学生及出版机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 1897年,《天演论》刊行后,许多学堂教师以此作为教材,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当时社会中为新生儿起名多用“天演”“天择”等。《天演论》引起社会共鸣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后严峻的民族危机B.维新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C.进化论冲击了上帝造人说D.戊戌变法取得实质成果
2021-01-29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学者李礼在《求变者》一书中写道:“严复对斯宾塞和赫胥黎都不太满意,因此选择两人思想中最符合他想要的东西,融合调整后成为一种自己的进化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B.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C.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D.革命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要求
4 . 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的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选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据《中国近代史》所整理的不同时期翻译外国著作的分类情况,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
A.传统“夷夏之辨”观念被破除
B.日本超越英美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
D.国人已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潮流
2019-02-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二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
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
C.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A.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B.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C.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D.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