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伦理文化的义利观中,“义”,就是道德准则,是谋“利”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利”,就是利益,既包含物质利益或功利,也包含其他方面的利益。它是人活动的目的,也就是举“义”的目的。义为理,利为欲,二者互为依存,对立而同一,这一对矛盾范畴作用于人的主体,就构成了人的思维方式,即形成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主张“贵义重利”,提倡和鼓励人们追求“义”的利益。二是在谋利的方式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上,主张“取利于义”“见利忍义”,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已,确立了传统伦理文化最基本的价值法则。

——摘编自吴定求《论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   在近代义利观演进中能较为完整地吸收和消化西方思想,并提出独立见解的要数严复,他将义利观摆在其德育教授新法中的显要位置,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为这一古老的课题赋予了新的意义。严复依据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论证自利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又依据经济学知识来论证“独利必不利”的公例,进而提出了“义利合”、“两相为利”的思想。他认为,要获取功利,其行为必须以符合道义为前提,所谓“非明道则无以计功,非正义则无以谋利。

——摘编自孟祥亭《传统义利观的近代衍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义利观的内涵,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提出近代义利观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5年1月,严复发表《原强》一文,认为《物种起源》中最重要的是“争自存”“存宜种”,并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这里,严复旨在
A.反思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B.揭露《马关条约》的危害
C.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D.系统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
2021-11-19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提出人类社会应当在同自然的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一部分并命名为《天演论》,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共通的客观规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严复的这种认识主要基于
A.自然法则影响巨大B.对赫原著理解不足
C.救亡图存时代要求D.民主革命发展形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省略了原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进化论”,比较集中地论述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倡导一种具有竞争性的、富有生机的、新的进化伦理观念。这反映出严复
A.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C.未能完整理解进化论思想D.要求道德重建和人格重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指出:“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于是其于朝也,则建民主,开议院,其于野也,则合公司,用公举……。于是而期之以十年,吾知中国之贫与弱有弥甚者。”材料表明作者
A.主张积极学习西方B.反对因循守旧保守落后
C.批评盲目仿效西方D.认为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认为,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不同才自然法则。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共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材料旨在说明
A.严复选译存在断章取义B.严复赋予了进化论特殊的政治色彩
C.赫胥黎的研究有待深入D.《天演论》未改变赫胥黎原著本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5年3月,严复在《原强》中强调,在人类社会的竞争中“弱者当为强肉,愚者当为智役焉”。他认为,中国具有文化上的优越性,是“文胜之国”,故“异族常受制于中国”,而非“异族制中国也”。严复意在
A.激发国人变法图强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C.张扬传统的夷夏观D.阐释人类的社会发展规律
8 .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逐渐改变。

材料一   严复在他的《论世交之亟》ー文中就认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通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漆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突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

——王人博《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严复对待中西文化的值取向,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价取向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武;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方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文》193745日清明节


(2)依据材料二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祭黄帝察文》的原因和作用。

材料三       1972-1985年中美贸易的简表



(3)依据上表对1972年-1985年中美贸易的状况用史实进行说明。
2021-03-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1918年严氏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一战暴露西方文明弊端引发反思B.维新变法需借助传统文化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D.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2021-01-29更新 | 584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请看如图书影。下列选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B.借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C.明确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核心观点
D.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