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实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描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父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小说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至亲之间关系疏远的情形。与这部小说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老人与海》C.《战争与和平》D.《等待戈多》
2022-03-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好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48年,英国作家萨克雷创作《名利场》,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与该作品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哈姆雷特》B.《西风颂》
C.《等待戈多》D.《人间喜剧》
2022-03-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巴尔扎克戏称自己为“社会科学博士”,他的一部“大作品”展现了“一个社会体系”。与其作品异曲同工的是(     
A.《巴黎圣母院》B.《西风颂》C.《老人与海》D.《苹果车》
2022-03-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经历为线索,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出身卑微却满腹才华和野心的青年的悲剧故事”。该小说
A.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B.是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深刻揭露了复辟后英国社会的黑暗和堕落
D.是列夫·托尔斯泰艺术上最完美的一部长篇小说
2022-03-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摘编自[法]维克多·雨果《巴尔扎克葬词》

材料二   泰戈尔身上有两种文化特质,印度文化中的泛爱和西方文化中的博爱,在他的骨子里都有很深的印记,在冲突中凸显出美的价值,西方文化所匮乏的品质在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中却存在着,而且是那么自然而然,毫不造作。

——摘编自朱秀成《以〈吉檀迦利〉为文本解读泰戈尔诗歌的人文价值》

材料三   我们看到,每一代人的感情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一时代的风格是震撼的、羞怯的或眩晕的,另一时代的风格或许就成了粗犷的,再过一个时代它或许就变成了像俯视人类的上帝一样无动于衷。所有这些风格都不是故意做出来的,而是由许多社会原因决定的。

——摘编自[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作品的文学特色。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艺发展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2021年10月7日,瑞典学院将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颁奖词为:“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和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们的处境所具有的坚定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据此可知,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
A.遵循现代主义原则B.注重突出理性思维
C.侧重抒发浪漫情怀D.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2022-03-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狄更斯(1812—1870)作品中的人物多是在英国社会阴暗处艰难求生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大都是以孤儿的身份出现。虽然每个主人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早期遭遇却大抵相同:忍饥受饿。由此可知,狄更斯的作品
A.是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B.折射出人们苦闷彷徨的精神危机
C.抨击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D.有助于英国民主革命的纵深发展
2022-03-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西方某文学作品一经问世,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作品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这部作品风格最可能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022-0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丹达尔(司汤达)(1783-1842年)的童年在法国大革命中度过。16岁跟随拿破仑大军转战于欧洲。波旁玉朝复辟以后,流落到意大利,写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红与黑》。小说通过于连在三大环境中的活动和经历,艺术地再现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政治面貌。斯丹达尔自己解释说:“作者要描写的,是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政府带给法国的风气。”有人评论,《红与黑》进行了“心理学的深刻研究”,那么斯丹达尔既是描写社会的巨匠,也是刻画心理的大师。

——摘编自汪剑鸣、詹志和著《法国文学简史》(下)

材料二   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文学出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可喜局面,且“红色文学”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作包括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袁静和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的《创业史》……这些作品或写革命战争,或写土地改革,或反映劳动人民的新生活建设。出版界还推出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摘编自王地山《新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与黑》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与黑》与“红色文学”的共通之处,并指出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中文学出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背景。
2022-01-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被誉为“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兴衰的艺术升华,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包办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在这些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历史背景之下,作者用特有的笔法向读者展现出来了当时腐败、没落的时代特征。

——摘编自杨蓓蓓《论<红楼梦>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首雄伟的史诗,其中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一个完整时期;同时,这也是一部起诉书,向世界控告腐蚀人们良心的金钱的罪恶,这部起诉书在我们今天也依然保留着它的巨大现实意义。他所创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具有哲学的深度和历史真实感。正是这种哲学的深度、历史真实感和作家塑造形象的非凡才能,造就了《人间喜剧》的不朽。

——摘编自李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部文学作品相似的艺术特色。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
2022-01-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