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选择正确的研究思想、方法才能够有效达成实验目的,寻求突破性成果。下列有关教材中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为遗传规律的假说提供间接证据
B.梅塞尔森、斯塔尔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实验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C.艾弗里利用减法原理的实验设计证实DNA是R型菌的“转化因子”
D.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会干扰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
2024-01-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 .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3 . 下列关于孟德尔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B.由多因子到单因子的研究方法
C.应用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D.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4 .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的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5 .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测交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后代”属于推理内容
6 . 下列生物实验探究中运用的原理,前后不一致的是(       
A.建立物理模型研究DNA结构-研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
B.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卡尔文循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C.实验设置自身对照探究质壁分离与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分离定律-萨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2023-10-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生物试题
7 .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先研究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B.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两对或多对相关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内容
D.在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中,“演绎推理”的步骤是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实验结论
8 . 科学发现中蕴含着值得后人借鉴鉴的方法或原 理。下列探究实践与科学发现运用的方法或原理不一致的是(       
A.A
B.B
C.C
D.D
2023-07-05更新 | 5021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天津高考生物真题
9-10高一下·黑龙江鹤岗·期末
9 .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2023-06-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16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理)生物试题
10 . 孟德尔的实验研究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推理/想象)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自花传粉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属“提出问题”
B.“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提出假说”
C.“进行测交实验,结果得到高茎:矮茎=1:1”属“演绎推理”
D.“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3:1”属“实验验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