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通过对纯合野生型品系水稻(野生型1)诱变得到纯合野生型品系子代水稻(野生型2)和一株白纹叶的突变体,经鉴定发现白纹叶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为准确定位突变基因在6号染色体上的位置,用野生型1与突变体水稻杂交并连续自交,得到多株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该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检测不同植株6号染色体上多个相同位点的碱基,按位点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排列结果如下表所示,两位点间的片段可能发生交换。
植株\位点
野生型亲本C/CC/CC/CC/CC/C
突变型亲本T/TT/TT/TT/TT/T
野生型子代IT/TT/TC/CC/CC/C
野生型子代IIC/TC/TC/TC/TT/T
突变型子代C/TT/TT/TT/TC/C
(示例:CT表示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一条DNA上为G-C碱基对,另一条为A-T碱基对)
(1)白纹叶表型由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应位于6号染色体位点_________之间。
(2)为检测该基因产生的原因,现分别提取突变型水稻、野生型1和野生型2的DNA用限制酶切割,电泳后用特异性核酸探针检测相关基因,结果如图所示。对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对比,发现750bp和100bp的序列为6号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A,a),850bp和200bp的片段为5号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B,b),且750bp的片段和850bp的片段有650bp的序列相同。将野生型1和突变体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15:1。

   

①突变基因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若让野生型2和突变体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_______,F2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②若让野生型1和野生型2杂交产生F1,F1自交后代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突变体出现,原因是__________
2024-06-0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热身练生物试题
2 .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提高水稻产量,科研人员通过突变育种的方式筛选出了单基因纯合突变体1~4四种品种。通过测序发现,突变体1为0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该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1)科研人员观察发现突变体1和突变体2水稻穗子显著大于野生型。分别将其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获得的F1的穗子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野生型,说明大穗为隐性性状。将突变体1与突变体2杂交,若____________,没有出现新的表现型,说明两种突变体突变基因为同一位点的基因。
(2)研究表明,位于水稻6号染色体上的APO1基因与水稻穗子大小有关,突变体3为AP01基因功能缺失型隐性纯合突变体、穗子显著小于野生型;突变体4为AP01基因功能增强型显性纯合突变体,穗子显著大于野生型。研究人员将等量的APO1基因分别导入野生型和突变体1的植株中,测定细胞中APO1mRNA的含量和APO1蛋白含量,结果见下图。上述实验结果说明0s基因对APO1基因的_________过程无影响,可能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降低细胞中APO1含量。   

注:Actin,即“肌动蛋白”,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在该实验中作为参照指标。
(3)为了进一步确定Os基因与APO1基因是否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水稻穗子的大小,研究人员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3杂交后F1自交,若子代性状及比例为野生型:大穗:小穗=________,说明(2)中结论成立,0s基因与APO1基因共同影响穗子的大小。
(4)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野生型水稻,获得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mm,该植株生长势、花的形态均正常。为了批量生产雄性不育植株,育种工作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正常育性基因M、a-淀粉酶基因S(S阻断淀粉储存使花粉失去活性)和珊瑚中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不含R的种子呈现白色)串联,然后导入雄性不育突变株的一条染色体的雄性不育突变基因位置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______(写出基因型),F1中非转基因的雄性不育种子与转基因的雄性可育种子的比例为_______。若要后代表型均为雄性不育,从而得到非转基因雄性不育系,可分别挑选F1中表现为_________的种子作父本与母本进行杂交。
2024-05-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村一中2023-2024高三第一次热身练生物试卷
3 . 黄瓜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果皮与果肉颜色是商品品质的重要特征。科学家进行了以下研究:
(1)为研究黄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以下杂交实验如图1,图2为黄瓜果皮叶绿素的代谢途径,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为研究黄瓜果肉颜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选择突变体丙进行了图3所示的杂交实验。

①丙多代自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以果肉绿色的野生型和果肉白绿色突变体丙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F1表型均为野生型。F1个体全部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说明果肉颜色(绿色和白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WG/wg)控制。
(3)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单位不同(如CA重复或GT重复),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次数不同,因此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研究者取F2中白绿色和绿色个体各20株,提取DNA,表型一致的DNA作混合样本,用不同的SSR引物扩增不同样本的SSR遗传标记,电泳结果如图4.

①为了一次性扩增出条带,加入一个PCR管的多对SSR引物扩增应满足______
A.每对引物扩增的产物长度不同
B.每对引物扩增的产物长度相同
C.所有上下游引物不能碱基互补配对
D.所有引物的长度必须相同
②根据电泳结果推测wg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号染色体上(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4 . 油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容易受病菌感染。根肿菌是常见的油菜病原菌。研究发现有些油菜品种具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根肿菌抗性基因。为研究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以抗性植株和易感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

子代

表型数量(株)

预期比值

易感

抗根肿菌

F1

91

1

F2

436

31

15:1

(1)若用A/a、B/b表示这两对基因,据表可推测,F2中易感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种。抗根肿菌油菜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根肿菌的种类繁多,为鉴定油菜品种感染的根肿菌类别,应从感病植物根部提取菌样制成悬液,稀释菌液,___________
药用植物板蓝根(2n=14)具有抗病毒及抗菌等作用,某课题组将“华双3号”油菜(2n=38)与板蓝根进行体细胞融合,以期培育获得抗病菌的油菜杂交种。该课题组获得的多个体细胞杂交种中,部分品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及分裂过程中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占比如表所示。

杂交种

体细胞染色体数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比的占比(%)

26:26

28:24

23:29

27:25

其它

AS1

52

63.4

10.6

7.2

14.8

0.0

AS6

52~62

32.3

9.6

8.2

11.0

38.8

AS7

52~58

40.3

9.6

7.2

12.5

30.5

(3)在“杂交种”的育种过程中,需要________。(以编号进行排序)
①更换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诱导形成根或芽
②利用纤维素酶制备油菜和板蓝根的原生质体
③诱导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
④添加促融剂促进细胞融合
(4)如表所示杂交种AS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有10.6%的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比为28:24,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5)若要将获得的AS1、AS6和AS7等体细胞杂交种作为有性杂交的亲本,更适合选择AS1,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这样可以保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
2024-05-0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番茄是两性植物,既可自花授粉也可异花授粉,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是实现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1)目前番茄雄性不育ms系的应用最为广泛。ms基因是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番茄雄性不育的基因。研究发现,该基因与野生型可育基因MS在DNA序列上的差别在于ms基因的启动区-151bp位置处有一个由398个核苷酸组成的片段插入,由此可见该种雄性不育株的变异类型是___。已知MS对ms为完全显性﹐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随机传粉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
(2)番茄幼苗茎秤有两种性状,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研究者将苗期紫茎雄性可育和苗期绿茎雄性不育两种纯合品系杂交,F1自交,并对F2在苗期和结果期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
F2检测单株数可育株不育株
苗期紫茎植株90891
苗期绿茎植株90189
①上述结果说明ms基因与绿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
②该发现对于育种工作者筛选雄性不育株有什么启发?___
(3)除挖掘不育基因外,DNA甲基化也逐渐成为研究植物雄性不育的重要方向,有望进一步揭示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欲研究DNA甲基化在番茄雄性不育中的作用,合理的方案包括___
a.比较雄性不育株和野生型植株的基因组序列差异
b.比较雄性不育株和野生型植株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
c.比较雄性不育株和野生型植株中甲基化基因的表达情况
d.研究DNA甲基化对花器官形成或发育相关特异基因表达的影响
e.研究甲基化抑制剂对雄性不育株和野生型植株育性的影响
(4)目前雄性不育株多以自然变异为主,可供研究或应用的数量有限。国内某科研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雄蕊特异基因SISTR1成功获得了雄性不育番茄。该研究的意义是___
2024-04-2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6 . 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提高人们对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机制的了解,为利用叶色突变体和相关基因奠定基础。研究者以诱变剂处理野生型玉米(雌雄同株) 品系Z58后,经筛选得到一株黄化突变体 y12。
(1)将y12与Z58杂交, 其结果如下:

杂交亲本组合

F₁表型

F₂表型及数量

母本Z58×父本y12

均为绿色

绿色182株, 黄化60株

母本y12×父本Z58

均为绿色

绿色227株, 黄化73株

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得出:玉米叶色的绿色和黄化是由一对基因(A/a) 控制的__________,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________(多选)。
A.细胞核染色体               B.   性染色体             C.   线粒体 DNA          D.   叶绿体 DNA
(2)为确定黄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将Z58,y12、子代绿色植株及子代黄化植株建立混合基因库,进行全基因组杂交,最终结果见下图,判断A/a基因应位于______号染色体上。初步确定该染色体上的Z412基因为候选基因,推测该基因可能为A基因。Z412 基因编码谷氨酰-tRNA 还原酶,是叶绿素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

(3)为了进一步确认Z412基因突变是引起y12黄化的原因,研究者将潮霉素抗性基因与Z412基因一起导入野生型玉米基因组中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构建了 Z412基因过表达株系OEZ412。
①通过检测发现Z412基因在OEZ412中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提高了 10倍左右,而纯合的过表达株系表达量会有几十倍的提高,推测 OEZ412为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将OEZ412与y12杂交,得到的F₁均为绿色植株,其中潮霉素抗性与不抗的比例为___________。将F₁中的潮霉素抗性植株自交,得到F₂群体。预期结果:
若F₂中植株出现绿色:黄化=________________,说明Z412基因不是引起y12黄化的原因;
若F₂中植株出现绿色:黄化=_________________,说明Z412基因是引起y12黄化的原因。
7 . 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对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后代表现型和比例是红色小花瓣:黄色小花瓣:无花瓣=1:1:2,则亲本杂交组合可能是AaRr、aarr
B.若基因型为AaRr亲本自交,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
C.若基因型为AaRr亲本自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1/3
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
2024-03-28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生物试题
8 . 目前种植的水稻为一年生植物,只能收获一季,我国科研人员为培育多年生水稻展开了研究。
(1)地下茎是许多植物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是实现水稻多年生的关键性状,将无地下茎的培稻RD23品系与具有地下茎的近缘种长雄野生稻获得了有地下茎的植株F1,F1自交后,获得的F2中有地下茎的122株,无地下茎的106株,性状分离比约为9:7,据此推测有地下茎是由两对位于_____基因控制的____性性状。
(2)研究者找到了相关基因,验证了上述推测,但对F2代个体的检测发现部分个体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不符,研究者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还有其他基因参与了此性状的调控。
假设二:地下茎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①对F2中基因型上推断应该有地下茎,实际却没有地下茎个体的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这样的个体中来自RD23染色体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个体,此数据更支持假设________
②为了验证此假设,可选择____________作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统计并分析下一代中有地下茎和无地下茎水稻的比例。
a、RD23品系       b、野生稻     c、F1水稻中部分水稻              d、F1水稻中全部水稻
③若下一代中有地下茎和无地下茎水稻的比例______(填“远远大于”“约等于”或“远远小于”)1:3,说明还有其他基因参与了此性状的调控。
(3)为了进一步分析地下茎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检测了亲本P1和P2,F1和F2群体的某种遗传标记(特定片段长度代表遗传标记所在的位点的遗传物质来源),部分植株检测结果如下:
   
判断某遗传标记所在位点附近的基因可能影响了地下茎性状出现与否的标准是:F2代中①、②和③三种类型的分离比_______
(4)为培育出多年生栽培稻品系,研究者对F2代继续如下操作:______(填“连续自交”或“自由交配”)。科研人员最终获得了PR23品系水稻,其推广种植不仅节约了劳动力、种子等生产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
2023-06-1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猜题生物试卷
9 . 某XY型性别决定动物的肢型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有长肢、正常肢和短肢三种类型。纯合的短肢雄性个体与纯合的长肢雌性个体杂交,F1全为长肢。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正常肢∶短肢∶长肢=3∶4∶9,且正常肢全为雄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决定肢型的两对等位基因中必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
B.F2中长肢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C.F2短肢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2
D.若F2正常肢个体与纯合短肢个体交配,后代中短肢个体占1/3
10 . 西瓜为一年生二倍体植物,瓜瓤脆嫩,味甜多汁,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子(少子),备受人们青睐。少子品种的类型根据其培育原理可分为激素少子、多倍体少子和易位少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西瓜果肉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白瓤,两对基因全隐性时表现为红瓤。现以纯种白瓤西瓜AABB(P1)为母本,红瓤西瓜(P2)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则F1表现为______瓤西瓜;F1个体之间随机传粉,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大棚种植西瓜由于通风较差,昆虫少,常常在开花初期使用______促进果实发育以减少经济损失,该途径获得的少子西瓜性状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
(3)人们平时食用的普通西瓜是二倍体,为实现无子的目的可利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西瓜,培育的第一年用秋水仙素处理母本获得四倍体植株,利用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能______,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第二年种植的西瓜所结果实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______,无法正常形成配子。
(4)研究证明,可以通过人工诱导染色体易位(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培育少子西瓜,部分育种过程如图1.在发生染色体易位的西瓜中,只有如图2所示的易位纯合体产生的配子育性正常,其余个体产生的配子均有一部分不育。用60Co辐射后的种子记为M1,播种M1,自交得到的后代为M2,在M1中只有少数个体发生了如图A所示的染色体易位;若A植株产生的各种类型的配子均有一半不育,则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配子育性正常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2023-05-28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生物试题(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