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等差数列的简单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则其中三位数的个数有__________个.
2020-03-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2 . 《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由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它对我国民间普及珠算和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诀形式呈现的.“九儿问甲歌”就是其中一首:一个公公九个儿,若问生年总不知,自长排来差三岁,共年二百又零七,借问小儿多少岁,各儿岁数要谁推,这位公公年龄最小的儿子年龄为
A.8岁B.11岁C.20岁D.35岁
3 . 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有金锤,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意思是:“现有一根金锤,长5尺,头部1尺,重4斤,尾部1尺,重2斤”,若该金锤从头到尾,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该金锤共重多少斤?
A.6斤B.7斤C.9斤D.15斤
4 . 《九章算术》是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最早巅峰,书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其译文是“现有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的五个不同爵次的官员,共猎得五只鹿,要按爵次高低分配(即根据爵次高低分配得到的猎物数依次成等差数列),问各得多少鹿?”已知上造分得 只鹿,则大夫所得鹿数为
A.B.C.D.
5 . 《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在有一根金箠, 长五尺在粗的一端截下一尺,重斤;在细的一端截下一尺,重斤,问各尺依次重多少?”按这一问题的假设,假设金箠由粗到细各尺重量依次成等差数列,则从粗端开始的第二尺的重量是
A.B.C.D.
6 . 《九章算术》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增等尺,七日共织二十八尺,第二日、第五日所织之和为七尺,则第十日所织尺数为
A.B.C.D.
7 .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裹、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其意思:“共有五头鹿,5人以爵次进行分配(古代数学中“以爵次分之”这种表达,一般表示等差分配,在本题中表示等差分配).”在这个问题中,若大夫得“一鹿、三分鹿之二”,则公士得(  )
A.三分鹿之一B.三分鹿之二
C.一鹿D.一鹿、三分鹿之一
8 . 中国古代词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数学名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8个儿子作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多17斤绵,那么第8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A.174B.184C.191D.201
2018-03-29更新 | 3326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对于函数,部分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123456789
375961824
数列满足:,且对于任意,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则的值为__________
2017-12-14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10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张邱建算经》中有“分钱问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三钱,次一人与四钱,次一人与五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与讫,还敛聚与均分之,人得一百钱,问人几何?意思是:将钱分给若干人,第一人给3钱,第二人给4钱,第三人给5钱,以此类推,每人比前一人多给1钱,分完后,再把钱收回平均分给各人,结果每人分得100钱,问有多少人?则题中的人数是________________
2017-02-08更新 | 1017次组卷 | 8卷引用:2017届陕西西安铁一中高三理上学期三模数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