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言应用场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2 道试题
20-21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1 . 下面是一则拟好的启事,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其中四处并修改。
① 说起陆游,②想必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③他一生留下大约9000多首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④本小组拟将陆游诗歌作为研究重点,⑤以达到学习诗歌写作,⑥陶冶性情。
⑦ 由衷诚邀热爱诗歌并对陆游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与。
⑧请于本月15日前,⑨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陆游研究”信箱。
2022-02-16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同步习题)-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2 . 批注式阅读是开展语言学习的有效方式。下面这段文字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一文的一段话,请你读后赏析,说明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写一段批注。限90个字内。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少于30字。

2月14日,在长沙世界之窗,拍到了惊人一幕:一名年轻女游客在同伴的帮助下爬上毛主席雕像,并骑在雕像的肩膀上拍照。19日网友“沉默的麻雀”在某论坛上发出题为“一个可耻的中国人”的帖子,该帖点击率已飙升至15000余人次,同时,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该女子的行为引来网友的一片讨伐之声。有人甚至提出要“人肉搜索”出这个“脑残”。从论坛发布的两张图片看,这名骑上雕像的女孩年龄在20岁左右,与她同行的一名男孩帮助她爬上雕像,另外两名女孩则拿出手机为她拍照。

2022-02-01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学了闻一多的《红烛》,再结合他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2022-01-31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章节综合(上)-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是某杂志社征订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敝刊设有“探索与争鸣”“书刊评介”“动态信息”等独步天下的栏目,内容新颖,报道及时,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现征订在即,希望读者慷慨解囊。订单上务必写明手机号码,以便我们随时垂询。

2022-01-31更新 | 356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新余四中、临川一中等)2019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要贴春联,把对来年的祝福大大方方地表达出来。对联,讲究内容,也讲究平仄,请将下面的散乱的三副对联重新组合,并区分上下联。
春光万里 千山秀 人逢盛世 万物荣 福临华门 岁岁喜 年年红 日月经天 岁有余
人民创业 瑞气千重 情无限
2022-01-3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放鹤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之巅,飞檐丹楹,______,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左右,其名源于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苏轼常常带着宾客、僚史到放鹤亭来饮酒作赋,张山人提壶劝酒,也惯作酒伴,苏轼屡次大醉而归。苏张风雅和云龙山景相互映衬,______,对联耸山巅、环烟霭,主读客饮东麓一亭翼;立坡田,翔云表,朝纵暮回西缺双鹤飞可解其妙。

鹤,乃古代贤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鹤子之美谈,再有张天骥隐居之不仕之名。苏轼曾写过一篇《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______的迷人景色外,还呈现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______的隐士形象。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质朴优雅       相辅相成       变幻莫测       超世绝伦
B.古朴幽雅       相得益彰       变幻莫测       超凡脱俗
C.古朴幽雅       相得益彰       变换莫测       超世绝伦
D.质朴优雅       相辅相成       变换莫测       超凡脱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左右,其名源于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
B.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其名源于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
C.放鹤亭南北长约10米左右,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
D.放鹤亭南北长10米左右,张山人养了两只仙鹤,在此朝放暮招,因而得名。
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对联的构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请参照示例形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为曹操、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或李清照这五人中的一人,写一则人物短评。字数不少于60字。
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正气弥漫了千年。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红楼梦》,每个人在读《红楼梦》的时候都看到了自己。单纯善良、争权夺利、默默无闻,,哪怕只是那一瞬间的对应。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魔力,才使得《红楼梦》成为一个学派的源头。有人曾说过,如果曹雪芹泉下有知,未必能够想到,在他穷困潦倒的后半生结束后,这部奇书养活了多少人?

,关于它的解读者就层出不穷,各种流传的版本也眼花缭乱,甚至真正的全本(或原本)还是一个谜。小儿小女在这部书里,看到的是两小无猜,无故寻愁觅恨;美食家在这部书里,看到的是奇食怪谱,如果不是曹公亲自下厨,恐怕再灵敏的舌尖也无法品尝到真正的味道;,看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全貌,雕梁画栋与茅屋村舍并存;文人墨客从这部书里,看到的是失传了的渊源文化;政治家看到了阴谋,企业家看到了管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林黛玉、薛宝钗的形象认知。请以对联形式,写出你对这两个人的评价。要求每联:有相关情节,有形象特点,不超过25个字。
林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宝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
10 . 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你所知道的孔子的事迹或思想,按照对联写作要求,完成下列对联。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 “圣人”“天之木铎”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孔子死时,鲁哀公亲制诔文悼念他,称他为“尼父”。到汉平帝刘衍,追孔子为公爵;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北周静帝封孔子“邹国公”;隋文帝则称为“先师尼父”;唐太宗尊他为“先圣”“宣父”;唐明皇加封孔子到王位“文宣王”……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