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准确、鲜明、生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逻辑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维和严密地展开论证。有人说,不学习逻辑也能有逻辑地进行思考,照样写出好文章。的确,人不是先学了逻辑才会思考的,正如不是先学了语法才会说话一样。但是,     ① ,不学习逻辑起码有两点问题,一是遇到不合逻辑的话或文章,不能做出逻辑分析;二是对自己所写文章中的逻辑错误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从逻辑上分析出错误原因。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如这个厂的领导很重视思想工作,在领导班子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这句话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是三重否定判断,实际意思是      ② ,与前一句重视思想工作相矛盾。再如,科技人员都应学外语,我不是科技人员,所以我不必学外语,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又如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使用诡辩术,把惠施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异类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偷换成了,违反了在一个论辩过程中论题必须同一的同一律要求。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选项和“濠梁之辩”中庄子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一项是(     
A.我坚信一位哲人的话——“不要相信任何人!”
B.《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C.阿Q被闲人欺负后,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D.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是先把插头接入电源,再用数据线连接到手机,还是先把数据线连接到手机,再把插头接入电源,答案是前者。有时你插拔开关看到的闪亮火花,大多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浪涌。将充电器接入手机再插电源,可以视作直接把手机接在电源上, ①     ;而反过来,先插充电器再连手机,它已经是接通状态了,输出已经稳定,从而不太会出现浪涌电压。充完电在拔下充电器的那一刻,也会产生反向瞬时电流,加速电池的老化,据此你就可以科学判断充电结束先拔手机还是先拔插头。

有人认为不配套的充电器会导致电池短路,影响使用寿命。实际上,充电器内部一般都会带有智能芯片,它能识别手机所需的电流电压从而进行调整,比如说,你购买的是快充头,但     ②     ,快充头就会自动调整为适合手机的输入电量。有人抱怨快充头不起作用,实际上就是这个原理。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材料说“据此你就可以科学判断充电结束先拔手机还是先拔插头”。请结合材料,使用因果关系的复句推断充电结束后的正确做法。
2024-05-1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宜昌、荆州、荆门高三五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博物馆里过大年日益成为新年俗和文化品牌。

通过主题展览生动阐释生肖文化,是历次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的重头戏。今年春节,天津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策划推出龙行龘龘”“飞龙在天”“腾飞天字的中国龙等一批生肖主题展览,从礼乐器物到生活用具,从装饰纹样到建筑设计,多视角、多维度介绍了龙的起源、形象、内涵等,让观众充分领略传统造物之美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各地博物馆积极优化展示传播形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故宫博物院在每日故宫客户端上线馆藏龙文物专题: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龙年主题H5电子贺卡……借助数字技术,更多观众足不出户亦可体验博物馆里过大年。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龙灯制作体验活动、广东省博物馆万事兴龙春节系列活动等各式各样的年俗体验和研学项目让春节文化更加立体可感。

①这些精彩纷呈的专题展览,交织成蔚为大观的文化长卷,让观众真切体会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②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巡展,则打造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③如内蒙古博物院北疆印迹展览聚焦黄河流域、长城沿线等历史文化内涵,通过300余件精品文物展示中华文明之美。④两大展览共同展现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⑤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大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汇集最新考古发现和文物修复成果;⑥聚焦博大精深、悠久绵长的中华文明,各地博物馆推出重头展览,为大众奉上新春文化盛宴。

1.词语的创造性运用往往富于表现力,请据此分析文中加点词语“万事兴龙”“邂逅”的表达效果。
2.第四段内容的顺序已打乱,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⑥③⑤②④①B.①②⑤④③⑥
C.⑥②⑤④③①D.⑥③⑤④②①
3.上面文字结论的得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归纳推理,请根据内容,补写出下面推理中的空缺部分。
①因为上海博物馆东馆过年推出“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挖掘了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丰富的古蜀文明;
②又因为                               
③所以说“博物馆里过大年”日益成为新年俗和文化品牌。
2024-04-2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

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的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领域中,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1.下列句子中的“至于”与文中第三段加点的“至于”,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2.有人认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企图”一词可以换为“试图”,请谈谈你的理解。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语言表述十分清晰,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2024-04-23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我方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本体论上看,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难道我们能见小忘大,以偏舍全吗?祥林嫂置身封闭保守的鲁镇,饱经磨难和压迫,虽捐门槛来救赎自己而不得,最终惨死于祝福之夜,如果我们读这篇小说只关注祥林嫂的结果而漠视事件发展过程,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深意也读不到了。

第二,从逻辑上看,凡事有过程才会有结果,天道酬勤,做好过程,结果必然不会令人失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班固写《汉书》花了20余年时间,曹雪芹著述《红楼梦》耗费毕生精力……如此等等,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读来皆是血,坐不得冷板凳,下不了真功夫,,只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第三,从时空上看,结果往往只在一瞬间,而过程则往往需要广漠空间的漫长磨砺和数日经年的辗转腾挪,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否定甚至漠视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揭竿而起的一生不精彩吗?李杜一生才华横溢,满腔抱负,最终却困顿飘零,我们难道会因为他们结局不佳就不记得他们一生的孜孜以求吗?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指出一辩第二个理由的逻辑谬误。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出现。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呦”“好哒”“好滴”,“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真是【甲】蔚然成风。某网站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的确【乙】淋漓尽致,但“语言通货膨胀”一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症”从何来?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网络虽然便利了人们的交往,却阻隔了情感的传达,人们的【丙】咫尺天涯之感更加强烈,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字讨好症”不是为了讨好,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丁】言不由衷引发矛盾,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

1.文中加点的四个成语,有三个使用错误,请修改。
2.文中划线句子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3.“语言通货膨胀”和“文字讨好症”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命名,为什么后者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网络“热词”?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高二年级某班举行“家国情怀”的主题班会,某同学发言稿如下:

①人们都认为00后不知天高地厚,娇生惯养;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回报;只知享受,不能忍受痛苦。我不认为是这样!②我们出生在和平、幸福的时代,是在蜜糖中泡大的一代;但我们也是风华正茂、奋发昂扬的少年!③当我们通过电视、电影、多媒体等途径,看到中国屈辱的历史,我们也群情激昂,也想“亮剑”。④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就不必到旧社会走一遭才懂得珍惜幸福、热爱祖国。⑤我们血液里有父母的遗传基因,所以一定能成为有责任、能担当的一代。总有一天,祖国会因为我们而骄傲!00后,加油!

1.发言稿有一些逻辑错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都”字说法武断,以偏概全,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B.第②句,偷换概念,“和平、幸福的时代”与“蜜糖”不能等同。
C.第③句,并列不当,“电视、电影”和“多媒体”有包容关系,不能用顿号连接。
D.第⑤句,强加因果,有“遗传基因”和“有责任、能担当”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
2.第④句省略了隐含的前提,而这些前提是使论证不出现逻辑错误的关键。下列不属于第④句隐含前提的一项是(     
A.00后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本身就懂得感恩,知道珍惜幸福、热爱祖国。
B.旧社会的面貌与当今中国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可同日而语。
C.“到旧社会走一遭”,有助于00后了解过去的生活,忆苦思甜,增强家国情怀。
D.00后通过现代科技,可以实现与“到旧社会走一遭”相似的教育效果。
2024-03-03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应城市一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古代著名戏曲《十五贯》也讲述了一个断案的故事。屠夫尤葫芦被害,还被盗走十五贯钱,商人伙计熊友兰恰巧身上带着十五贯钱去办事,偏偏又路遇尤葫芦养女苏成娟,因此被误判为凶手。主审官过于执的推理是这样的:

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

熊友兰有十五贯钱。

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

袁滋和过于执掌握的线索都是准确的,但是袁滋洞悉冤情,过于执却制造冤案,这是因为前者采用了正确的推理,后者采用了错误的推理。

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邹忌讽齐王纳谏》展现了政论中的推理,《河中石兽》演示了工程中的推理,《晏子使楚》记录了外交中的推理,《道旁苦李》反映了生活中的推理,诗歌“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元姚燧《越调·凭阑人·寄征衣》)证明推理和抒情也可以完美结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
B.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
C.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
D.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推理,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不仅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
2.小王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跟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小王主张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方便,占用时间较少,学习效果更好;否则,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相互贯通。请运用逻辑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说明小王表述的逻辑问题。
3.请参照文段中所举前一例句,合理进行逻辑推断,续写后面一个句子。

当下很多励志鸡汤,常被冠以一些商界名人的名义到处传播,给不同境遇的人以鼓励。当然,很多句子也存在矛盾,经不起推敲。譬如:

“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然而,人有了野心,并不一定就真的不会穷了。“网络上就一句话,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_______。“上当是因为自己太贪”,那么,贪心,是不是一种对成功的贪婪?“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永远不要走捷径!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渔父

《楚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渔父对屈原的劝说,实际上包含了一段严密的逻辑推理。请结合划线部分内容,根据下面提示写出渔父的推理过程。
(1)大前提:
(2)小前提:
(3)结论:
2.屈原的反驳并没说服渔父。请你分析以下材料中,歌德的反驳是如何巧妙还击对方的。

诗人歌德到公因散步,不料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上碰见一位对他抱有成见并把他的作品贬得一文不值的批评家,狭路相逢,四目相对。

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傻瓜,我决不让路。”歌德面对辱骂,微笑道:“我正好与你相反。”说罢往路边一站。闻此,那位批评家的脸变得通红,进退不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