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唐]杜甫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客居夔州。黄门:侍奉皇帝的近臣,和诗中的“相国”都指杜甫的从叔杜鸿渐。②苍水:地名,在今四川开江。③秦:与“论兵地”都指都城长安。④画麒麟:宣帝画功臣霍光等十一人图像于麒麟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指出杜韶地位尊崇,年纪轻轻就担任开江使,杜门人才济济,名家皆出其里。
B.根据诗歌中间两联的内容可知,乡弟和从叔将从四川出发,途经水路、陆路,奔赴长安。
C.本诗的前三联重在叙事,主要写乡弟将陪同杜相国归朝觐见皇上,为尾联抒情作铺垫。
D.全诗叙事虚实结合,兼有抒情。尾联“莫度”“早闻”相对,寄寓了诗人的真诚期许。
2.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①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现在成都。②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1.不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的“何处寻”,以问引起,以锦官城外松柏处作答,一问一答,流露出钦慕之感。
B.《蜀相》尾联,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
C.《书愤》颔联采用意象组合的方式,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的抗金经历,洋溢着爱国热情。
D.《书愤》围绕“愤”字,抒发年华老去、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颓废。
2.《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㧐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③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④绦: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反常法,描写了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起笔就反映出画鹰的不同寻常。
B.颔联正面描写画鹰,“㧐身”“侧目”写出它搏击前的情态,生动传神。
C.颈联写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再现了画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的形象。
D.尾联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希望画鹰能够奋飞于天去搏击凡鸟。
2.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对这种写法进行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助“群鸥”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闲逸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B.颈联写诗人居住偏僻与家境的贫寒,是一种谦逊,也带着一种实在,更表明诗人无法招待宾客的窘态。
C.本诗在体裁上属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法谨严。
D.全诗语势流畅,尤其是尾联虚词和俗语的运用,质朴自然,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的情调。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又示宗武

杜甫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时诗人在夔州。宗武,杜甫次子,时年十五岁。②《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③曾参、子游、子夏,皆孔子弟子。曾参以孝行称,子游、子夏以文学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中“青玉案”代指古诗,“紫罗囊”则运用谢玄的典故,以配饰象征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B.诗人写宗武即将与自己一样高,也开始爱读文章,透露出他看到儿子成长时的欢喜与欣慰。
C.诗人劝勉儿子,以教导了众多弟子的孔子为榜样,将来做一名教育家,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
D.本诗用语朴素自然,如话家常,通俗易懂却也语重心长,符合诗人“示宗武”的创作目的。
2.杜甫借本诗对宗武进行了恳切的教导,其教育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释:①竹叶:即竹叶青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独酌,抱病登台,首联交代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地点及生活情状。
B.菊花是实景,竹叶却非写实,然而此联字面工整贴切,倒也新鲜别致。
C.诗人虽登台却不能饮酒,连菊花也不开放,这让诗人倍感失落和无奈。
D.本诗感情饱满,诗人形象鲜活,颇能显示出杜甫晚年律诗的悲壮风格。
2.《杜诗镜铨》云,此诗“五、六写景,言外无限凄凉。”试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户外之景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作者的心境。
B.颔联转向庭院。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C.颈联采用家常话语,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
D.诗用第一人称,语言含蓄委婉,与内容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
2.张世炜《唐七律隽》评价此诗“只家常话耳。不见深艰作意之语,而有天然真致。”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乙诗:

初月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风”“云”“水”等意象,营造出奇幻清冷的意境;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月下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中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直接抒发愁思。
2.甲、乙两诗一首为李白所作,一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诗风推断作者,并阐述理由。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②跃马:化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当前时令写起,“催短景”写夜长昼短,给人时光荏苒、岁序逼人之感。
B.“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当此寒宵雪霁,诗人万千感慨不言自明。
C.战伐之声令人不安,但夷歌、渔樵声声给人慰藉,让诗人不禁兴发起归隐之意。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写阁夜所见所闻,并由此生发诸多感慨,怆然而有无穷之思。
2.前人赞扬这首诗第二联写得“伟丽”,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曲折,此处指费心。②伊吕,指辅佐成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吕尚,二人都是开国名臣。③萧曹,指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都是开国功臣。
1.以题材论,这首诗和《蜀相》都是_____诗。“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与《蜀相》中“____________”都表达了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2.这首诗虽以议论为主,但情感的表达极具感染力,请结合中间两联加以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