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在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构筑主流舆论新高地”内容创新论坛上,《领航》《无胆英雄张伯礼》等当代优秀作品的创作者分享了主流媒体扩大高质量内容供给的创新路径,奏响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这说明(     
A.主流媒体传播的文化一定能奏响主旋律
B.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引领力
D.高质量内容供给是主流媒体的唯一追求
2023-02-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其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为世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荆州博物馆拥有逾万件楚国和秦汉时期漆器,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近日,荆州博物馆发布“楚韵”系列数字藏品,该藏品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人骑骆驼手擎铜灯、折叠足鼎、双龙玉璧等文物形象元素,结合国潮特点,进行艺术性创作,赋予了文物新的色彩和生命,向国内外荆楚文化爱好者分享了“活起来”的荆楚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多地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科技技术,打造数字化文物保护、线上线下展陈互动与体验,以此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此次“楚韵”系列数字藏品的推出,是荆州博物馆通过文化+科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成功尝试,获得了当代年轻人的青睐,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荆楚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荆楚文化。


(1)结合材料,说明荆州市是如何促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
(2)2022年11月,荆州市将举办首届楚文化节,请为楚文化节的举办拟两条宣传标语。
2022-11-1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3 . 在四川崇州道明竹艺村,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合建造的“竹里”,持续带动大批游客前往打卡;在南京,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的秦淮灯会在跨年夜“亮灯”,无数游人共赏“火树银花”盛景;一阕昆曲悠扬婉转,一场皮影趣味横生,绚丽的彝族刺绣,精致的木刻版画……新春期间,在各地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非遗的身影。

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指导下,“非遗+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非遗和旅游的融合,不仅催生了更多独具文化意蕴的旅游产品,创新了旅游业态,丰富了旅游供给,也激活了数量巨大的非遗文化资源,使非遗文化通过旅游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非遗+旅游”模式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地方将非遗变成单纯的旅游表演,使其脱离民俗社会生活情境,以致破坏原生文化生态;商业化的简单模仿导致严重同质化,地方特色不够凸显,文化创意不足;发展“非遗+旅游”牵涉多部门,主体参与性不强,协同难度大等问题。未来,各地还需进一步探索非遗和旅游的融合路径,以更好地激发非遗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1)运用《经济与社会》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非遗和旅游融合的价值。
(2)结合材料,以“如何促进非遗和旅游融合”为主题,撰写一份建议书。
要求:①结合《经济与社会》和《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建议科学,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5-3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充分宣传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2022年8月9日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推出《解码十年》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生动呈现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全面展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解码十年》通过“客观数据+独家发现+可视化影像”方式,创新节目样态,在平实自然的报道中,在不动声色的描述里,呈现时代、传扬时代,解码十年沧桑巨变。《解码十年》全方位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有机融合 228 亿条信息中的人物故事与数据,充分发挥全媒体多平台融合传播优势,CGTN、欧拉中心、亚非中心等通过对节目的多语种编译,获得海外网友和专家高度评价,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节目产生“现象级”传播效应,是创新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手笔、大策划、大制作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范例,树立了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新标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相关知识,分析《解码十年》是如何树立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新标杆的。
5 .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对这种影响传导顺序表达合理的是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③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④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A.②→④→③→①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D.③→②→④→①
2017-11-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考古、文化遗产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超过170次,亲自调研了100多处文化遗产、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成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遗产是先民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的反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有效路径。

某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围绕地域历史文化优势,充分挖掘特色地域文化遗产,打造如“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等展现地域文化的精品展览,同时坚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馆藏文物资源,深度挖掘价值潜力。推行“博物馆+”战略;推动博物馆资源进校园、进课堂;推出“民族脊梁”“历史教材里的文明史”等品牌社教活动;将“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等展览送进城市中心商业空间,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同时与英国、新加坡等文化机构共同搭建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平台,为“丝路精品”工程打下重要文化交流基础……多措并举奋力谱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篇章,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分析说明该省的举措对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启示。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20字以内。
2024-04-21更新 | 22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政治试卷
7 . 韩剧《太阳的后裔》被网友称为韩国最佳征兵广告和韩国国家形象片。积极塑造国家形象同样是美国、英国等影视大国的文化战略。前者多通过美剧扮演救世英雄,后者则擅长通过英剧传导古典风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加强扶持力度,促进影视产业发展
B.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C.提高影视质量,增强产品社会效益
D.塑造民族英雄,强化大国文化战略
2016-12-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连云港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8 . “易本书”源自佛山市图书馆推出的家藏图书共享平台。作为“一本书”的谐音,“易”为“交换”之意,同时有“容易”的意思。通过图书交换、分享家庭藏书,盘活市民家中的藏书资源,与公共图书馆藏书形成资源与功能的互补,实现公共文化交流的多赢。

“易本书”改变了人们的借阅理念,丰富了全民阅读方式,拓宽了全民阅读路径,带来阅读新体验。

对很多人而言,加入“易本书”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借出家藏图书为拥挤的书架腾出空间,还可以通过平台借到在图书馆难以借到的好书,在共享中收获更多获得感。


结合材料,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易本书”活动的文化意义。
2022-07-19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1)简述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
(2)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如何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相关资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深刻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结合材料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举世瞩目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始终坚定不移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推进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中国、利好世界,不仅使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而且包含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的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双重制高点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文化来源,从而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从容、自信、坚毅和淡定。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理念的绝对话语权,重新书写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守正与创新、固本与培元的深度对话,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气象。


(3)结合材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具有深厚的文化自信。
2023-02-26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素养监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