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短文。

太阳花

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耐旱。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月季花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大地增添生机。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增添—(            )                    仍旧—(             )
2.作者写太阳花的样子时,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同时还通过和水仙、君子兰进行 __________,反映它外表的____________。为后文对太阳花品质的赞美作了铺垫。
3.请你提一个对理解短文有帮助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新疆和静县第三中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2 . 语段阅读。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1.这里“深刻的体会”到底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与理解。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阻碍——(      )
2.请针对上面课文选段,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就是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从自然界得到启示的例子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课外阅读。

神奇的丝瓜(节选)

季羡林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三楼的窗台上,却长出来了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三楼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1.根据文章右侧的提示,写出你阅读时提出的问题和阅读批注。
①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写下来。
                  
③在左侧文中用“     ”画出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在这里写下你的批注。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5个“______”字,展示了丝瓜藤的生长速度快,体现了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中的“竟”字有_______的意思,说明作者在观察时感到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杞人忧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了丝瓜的生长过程。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组写出了丝瓜悬垂空中的样子;第三自然段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丝瓜生长迅猛,“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丝瓜的粗细,活像“_____________”这个生动的比喻写出了丝瓜的形状和颜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课内阅读。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这几段节选自《___》,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部分补充完整。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1)“半天才喘过气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阅读理解。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 -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厉     (        )       寂静       (         )   清楚       (          )   赞扬   (           )
2.解释下列字词。
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校长为什么“为之一振”?(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少年,说说你是为什么而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检测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出词语。
(1)远大的志向。(        )
(2)为门第增添光彩。(        )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读了文段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训练。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时间顺序把第1自然段分为两层(用“/”在文中标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3.一条白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5.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句中“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说明了                   
6.唐朝诗人孟浩然在《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中写道:“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文中哪句话描写的是这句诗的情景?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课文直通车。

《蟋蟀的住宅》片段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   )土,还用钳子(   )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   )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   )到后面,倾斜地(   )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蟋蟀盖房子”实际上指的是(               )
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动词是(       )。
A.扒                           
B.推                           
C.扒                           
3.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
4.“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       
A.蟋蟀不辞劳苦、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C.“我”不太喜欢蟋蟀,看久了就不耐烦了。
5.蟋蟀的生活栖息地,本来是小小的、简朴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