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专题练习 2021-06-10 2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是读不尽的,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第二,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为获得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这不能算是过奢的要求。常识不但是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我们只看学术史,凡是在某一科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籍太多会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因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B.近代科学分野严密,致使学者治学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C.历史事实证明,凡是在某一科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有其他学科学问的深广基础。
D.读书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但并不是每次读书只能有一个中心,可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读书必须慎加选择,再紧扣这一论题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中列举初学者没有看过《对话集》和《原富》的例子,印证了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
C.文章多用类比论证,如部首、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植物学家采集标本等,说理生动形象。
D.文章阐述观点时,各段均围绕分论点逐次展开,对观点条分缕析,展示了清晰的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或为获得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或为做专门学问,而专门学者也应该阅读常识类书籍。
B.世间学问,只有通才能专,只有博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C.心中先有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选择相关书籍去读,不过最终还是靠自己权衡取舍,推求结论。
D.记笔记和做卡片是极科学的办法,其目的是节省脑力,储备材料,并将思想条理化与系统化。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工业整体上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高度关注。一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面临“卡脖子”风险。根据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二是研发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结构问题突出,偏重于短期性研发,对长期性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不够。三是创新动力和能力仍然偏弱。受企业规模不足、研发投入不足、市场准入、研发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此外,虽然我国发明专利不少,但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技术。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91031日 吕庆喆《依靠科技创新规避“卡脖子”风险》)

材料二: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新的需求、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发展中国工业软件,不能照搬国外工业软件发展路径,不能“刻舟求剑”。首先,互联网创造出新的供求关系,将催生巨大的增量市场。在需求端,互联网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大量中小企业对工业软件的“小、散、专”的需求汇集起来,以规模效应降低定制成本;在供给端,互联网能够同样低成本、高效率地找到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小、散、专”需求的工程师,以规模效应提高定制产出。其次,互联网提供了新的软件供给形式。与本地部署的传统大型软件相比,互联网软件的多层解耦和多层复用特性,一方面使得软件最终使用价格得以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使得软件开发能够形成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互联网技术与工业的融合,给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开辟新赛道的机会。

(摘编自《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8月 屈凯峰《以工业互联网“新基建”为契机,突破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

材料三: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所有成就,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成果。一切真正的原创认识,都是冲破现有思想的桎梏而提出的。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下,看似“异端”的思想连想都不敢想,何来创新,因此思想自由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如果把技术壁垒称为“卡脖子”问题,影响创造的思想障碍就是所谓的“卡脑子”问题。基础研究最需要的是思想自由创造新知识的基础科学研究,除极少数的学科外,其所需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并不大,而且它也并非最为关键。具体来说,在科学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基础研究发展的要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1)“思想自由”是唯一最为重要的资源;(2)便利地获取相关信息的自由;(3)与国际、国内同行便捷地交流的自由。

(摘编自《社会与科学》2020年4月 杨玉良《“卡脖子”究竟“卡”在哪?》)

材料四:

(选自《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1月汤志伟,李昱璇,张龙鹏《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与突破路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但基础研究投入仍不足,研发经费支出对长期性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不够。
B.导致我国工业整体上创新动力和能力偏弱的主要因素有企业规模不足、研发投入不足、市场准入及研发制度不健全等。
C.互联网创造出新的供求关系,在需求端,能够以规模效应降低定制成本,在供给端,能够以规模效应提高定制产出。
D.基础研究并不需要太大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人力和物质资源也并非最关键,最为关键的是思想自由创造新知识。
5.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层面,以基础研究为主,专业化人才团队和高质量技术竞争情报共同助力“卡脖子”技术突破,以实现国产化替代。
B.企业层面,是应对“卡脖子”技术的核心层面,应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勇于承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一主体责任。
C.产业层面,调整布局,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布局,以实现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
D.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内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
6.围绕“卡脖子”话题,前三则材料各有不同角度和观点,请简要陈述。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补鞋能补出的幸福

李娟

我妈进城看到市场里补鞋子的生意怪好,也想干。于是跑到乌鲁木齐把补鞋的全套工具搬回了家,往那儿一放一整个冬天,没法启动——她嫌人家鞋子臭。

还是我叔叔厉害,他不怕臭。而且他才是真正的无师自通,在把我们全家人的每一双鞋子都钉上鞋掌后,就自认实践到位、功夫到家了,张罗张罗领了执照开了张。可怜的喀吾图老乡们不明真相,看他头发那么白,以为是老师傅,信任得不得了,纷纷把鞋子送来供他练习。看他煞有介事、叮叮当当地又敲又砸,一点儿都不敢怀疑。于是这么着混了一个多月,零花钱赚了几个不说,对补鞋,还真摸索出了那么一套经验来。于是我妈又踌躇满志准备再去一趟乌鲁木齐,再买一批皮渣,鞋跟、鞋底、鞋掌、麻线、拉链……要像模像样大干场。她想让我去提这趟货,我才不干呢!一个女孩,背上扛个破麻袋,左手拎一串鞋底子,脖子上还挂几卷麻线,走在乌鲁木齐的大街上,未免有些……反正我一开始就反对补鞋子,嫌丢人。

而我叔叔,最丢人的事莫过于别人把补好的鞋子又拿来返修。好在村子小,人情浓,就算干得不令人满意,大家也不好意思明说,照样付了钱谢了又谢,悄悄拿回家自己想法子修改。哪怕是连我叔叔自己都看不过去的某些作品,也能被面不改色地穿走。

至于第二丢人的,则是手脚太慢。推开我家商店门一看,满房子都是拎着破鞋子的人,一个挨一个靠在柜台上等着补。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碰杯的碰杯,奶孩子的奶孩子。

不急的话,大家都不急。但要急呀,赶巧都急到一块儿去了——这个急着要上班,光一只脚跳着蹦着不停地看表;那个急着赶车,一会儿出去探头看一眼,冲着司机高喊:“再等十分钟!”还有几个牧民老乡急着要六点之前进山回家,还有三个多小时的骑马路程,怕天黑了看不到路……情况混乱。这个嚷,那个喊,纷纷把自己的臭鞋子往叔叔鼻子前面凑。

看吧,房子里那是一片混乱。有人笑,有人叫,还有小孩撕心裂肺地哭。急着上班的那一位干脆把鞋扔在我们这儿不穿了,趿拉着我们家给顾客提供的拖鞋匆匆走了。而另一位也趿拉着我家拖鞋的人则又把拖鞋给穿坏了,嚷嚷着再给补一下拖鞋。正补着的那双鞋子的主人更是如临大敌,一刻不敢松懈地保护着我叔,唯恐在即将大功告成的关键时刻又沦遭刚才那双——眼看只差半分钟就补好了,结果又硬挨半个小时才拿到手的——鞋子的命运。

更多的人在见缝插针,我叔叔刚放下锥子去拿剪刀的那会儿工夫,啪地把鞋子递过要你“抽空”钉个钉子。等他再放下剪刀去拿锥子时,又被要求再给钉一个钉子。于是我叔就晕头转向地给这个钉一下,再给那个敲一敲。弄来弄去连自己原先正修着的那一双该修哪儿了都给忘记了,最后干脆是放到哪儿了都不知道了。鞋主人简直快吐血了,一边求爷爷告奶奶满房子翻找,一边跑出去看车,再大喊一声:“再等一等,最后十分钟!”

更多的人则铆足劲齐声大喊:“快点——快点——快点——”

我妈常说,这生意还是别做了,钱没赚几个,又臭又脏,又吵又闹,何苦来着?我叔说那么机器怎么办?买都买回来了,放在那儿干啥?我妈说:“给娟儿留着呗!有朝一日……”

其实我真的很乐意接受和保留这么一件礼物,将来有自己的家了,一定会把它显眼地放在我的房子正中央。让我时时想起曾经的生活——那时我们有那么多的梦想。我们整天在一起没完没了地憧憬着,描述着。外婆想回家乡,想吃对面街上的肥肠粉。叔叔也想回老家,过熟悉而踏实的日子。我想有漂亮的衣服,想去遥远的地方看看。我妈心更野,想骑自行车周游全国,想在城市里买房子,想把房子像画报上那样装修,想老了以后养花养狗逛街,还想住每年都能去海滨疗养一次的那种敬老院……好半天才畅想完毕,满意地舒口气,扭过脸对正为补鞋子忙得鼻子眼睛都分不清楚的叔叔说:“好好努力吧!为了这个目标……”

补鞋子的确赚不了多大的钱,更何况是我叔叔这样的笨蛋在补。但那毕竟是在做有希望的事呀。我喜欢并依赖这样的生活,有希望的,能够总是发现乐趣的生活,在我自己的家里的生活——我想我永远不会失去这种希望和乐趣了。我妈说了嘛!补鞋子那一套家什谁也不给,就给娟儿留着。

(节选自李娟《我的阿尔泰》)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妈嫌人家鞋子臭,“我”一开始也反对补鞋子,嫌丢人,反衬了叔叔的憨厚淳朴和任劳任怨
B.“这个嚷,那个喊,纷纷把自己的臭鞋子往叔叔鼻子前面凑”,这些细节表现村民生活艰苦,素质堪忧。
C.生活虽然艰辛,但“我”喜欢并依赖这样的生活,不仅因为是自己家里的生活,而且它有希望和乐趣。
D.李娟的散文描绘“极致的生存底色”,却“不寒凉,不消沉,尽是温热快乐的细节”,此文即是如此。
8.文章里叔叔补鞋的场面描写比较成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9.文章运用多种手段以取得语言活泼诙谐的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太祖临兖州,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崔琰既死,玠内不悦。后有白玠者:“出见黥面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盖此也’。”太祖闻之大怒,收玠付狱。大理钟繇诘玠曰:“玠讥谤之言,流于下民,不悦之声,上闻圣听。事已发露,不得隐欺,具以状对。”玠曰:“臣闻贾子放外,谗在绛、灌,晁错致诛于东市,伍员绝命于吴都:斯数子者,或妒其前,或害其后。说臣此言,必有征要。谨以状对。”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玠遂免,卒于家。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B.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C.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D.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既有征召,也有辟除,二者合称“征辟”,文中即“征辟”的简称。
B.舆服,指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古代车舆与冠服都有定式,以表尊卑等级,不能随意僭越。
C.嫡庶,旧时正妻和妾、嫡子和庶子的合称。正妻为嫡,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妾所生之子为庶子。
D.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还有罢、夺、免、去、废等。表升职的有擢、拔、陟、升、迁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玠洞察时局,颇有远谋。毛玠早年跟随太祖,为其剖析天下大势,从奉天子、成霸业的角度,筹谋策划,曹操深为敬重,采纳其策。
B.毛玠为官清廉,生活节俭。毛玠为县吏时便以清正著称。后选拔官吏,尽推清正之士。他官居显位,却朴素节俭,抚孤恤贫,家无余财。
C.毛玠不顾安危,直言进谏。魏国初建,太子人选未定,毛玠察觉曹植受宠,便以袁绍不分嫡庶以致覆亡的教训进行密谏,深得太祖肯定。
D.毛玠遭遇冤屈,结局黯然。毛玠为崔琰打抱不平,触怒太祖,被捕入狱。他以贾谊等人含冤受屈之事为崔琰辩白,最终落得罢黜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
(2)大理钟繇诘玠曰:玠讥谤之言,流于下民,不悦之声,上闻圣听。
2021-06-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农词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直陈其事,老农逃避战乱隐居深山,辛苦劳作一年却仍家徒四壁,生计艰难。
B.五六句“呼儿登山”四字暗示农人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收橡实充饥。
C.七八两句将镜头突转至西江之上富商船中,商人有珠宝百斛,所养宠犬竟常年吃肉。
D.全诗围绕一个“食”字展开,突出一个“贫”字,多用白描,不事抒情,不发议论。
15.王安石评张籍诗“看似寻常最奇崛”,试简析此诗“寻常”在何处,又“奇崛”在何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