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新余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九次段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6-12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以发现,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是该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在当时的社会是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首先从立法的重要性来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的内容涉及社会成员的全部也涉及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所以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另外,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于民事行为的规范,属于社会的常规性、普遍性、基础性、全局性活动,而民法就是开展这些活动的法律遵循和依靠。从这个角度看,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称得上是“国家重典”。

其次,民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十分庞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法律,使用法典来定名,说明其立法体量的显著差异。世界上著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债法),其条文都超过了2200条。我国民法典法律条文包括七编、1260条,近80章,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10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法典并不是全部民法规范和制度的立法,而仅只是民法一般法或者基本法的立法,在此之外,还有商事立法、知识产权立法和社会权利立法等民法特别法。无论如何,此次编纂完成的民法典,其体量也远远超过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凸显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的重要性。

再次,民法典命名的使用,强调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整合为一体之时的体系科学性和逻辑性。对民法规范、制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找到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如果不依靠这些基本逻辑来编纂,民法典根本无从谈起,因为大量的民法规范和制度都是一盘散沙,或是被形容为随意堆放的一袋土豆。民法中的体系性科学,是人类社会依据民法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既是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技术手段,也是我们从事民法学习研究和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技能。

同时,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民法典编纂还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民法典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把民事活动中具有共同性的规则提取出来,作为一般规则规定在民法典之中。然后,民法典又把具体民事权利按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区分来划分为多个分则,在这些分则之中展现各种权利及其相对具体的要求。这样的编纂方式,极大节约了立法成本,不仅是体现法律关系迈辑和民事权利区分科学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研究、贯彻实施民法的最佳方式。总体而言,本次民法典编纂按照体系化科学的要求,消除了原有民事立法散乱且存在内在混乱的弊端,遏制了立法盲目和冲动,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民法发展史上曾倡导的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民法典被定名为,可谓实至名归。

摘编自孙无忠《民法典何以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被定名为“典”,是实至名归的。
B.我国民法典之所以被定名为“法典”,是因为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C.只要依靠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就能成功编纂民法典。
D.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阐述清楚,对读者了解我国民法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文章以总分的结构形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民法典命名为“法典”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举法、德、瑞士等国民法典的例子,从立法重要性的角度证明了我国民法典定名的合理性。
D.文章关于民法典依据体系性科学编纂的论述,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两者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
B.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庞大,法律条文多达上千条,汉语字数超过了10万,但也只涉及民法一般法或基本法的立法。
C.我国民法典区分总则和分则的编纂方式极大地节约了立法成本,也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实施民法。
D.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本次民法典的编纂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
2021-06-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九次段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文化是以乡村为背景和依托,在我国乡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乡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乡村中的古建筑遗址等实体设施;乡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内容繁多,它涉及到乡村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规村约”“家谱族谱”“风俗民俗”“传统手工艺”等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其实说的就是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每个地区的人民都具有自己家乡独特的文化印记。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从先民的手中继承过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

乡土文化的核心情感是乡情。有了乡情,不论行走多远,人的灵魂才会有所寄托,午夜梦回,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在他的《回乡偶书》中深情的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小一大的人生变化,写出了岁月的变迁,多少漂泊中的痛苦、离愁不言而喻;这一离一回的人生选择,写出了乡心不改的深情。故土啊,不论我离你有多远,你都是我一生的牵挂;家园啊,不论我离你有多久,你都是我一生的挚爱;这就是乡情。有乡情在,人生就有寄托;有乡情在,人生就有根基;有乡情在,人就会在无助、茫然或痛苦之中看到希望和光明。这就是乡情的价值,也是乡土文化最大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吕凌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价值解读》)

材料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满足村民的现实发展要求,而乡土文化正是实践中可以保护和挖掘的重要资源。以民宿客栈、乡愁经济等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价值利用,为农村的产业兴旺开辟了发展的新方向,切实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指导意义。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关照村民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东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基于地缘与血亲关系发展起来的乡土文化,其富有的历史性和地方性,回答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种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是广大农村地区长治久安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更好地诠释乡土文化。一方面乡土文化所包含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敬老睦邻的传统美德,仁爱民本的人文精华,是属于中国人的重要文化血脉,是滋养中华文明持续繁荣的沃土,是文化自信的根脉。另一方面乡土文化是一方民众在生存发展中知识经验的累积,有其内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以及众多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经历时代冲刷,以及现代文明洗礼后,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的乡土文化,通过理论学术层面的梳理研究,实践运用层面的改良创新,将会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名片,带给中国人更强烈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义晓 《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的失落与复兴》)

材料三

西方的城市文明铲除了乡村文化,同时他们以城镇化的标准作为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1851年的英国,城镇人口已超过乡村人口,达全国总人口的5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国家。”现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陷入了城市发展的单向思维(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指标的量化思维)。城市思维产生于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它将乡土文化视作需要改造的低等级的文明模式。目前,这种判断方式仍在被广泛使用,即单边地强调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的开发,以及片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等措施。这都只是将乡土文化当作城市文化的对立面,是城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一种经济掠夺和物质消灭,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整体性的保护。城镇化应避免城市思维,不能以消除农村为城市建设的量化指标,我们应该看到在促进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同时,乡土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认同,对于社会风土习俗之维护,对于国家现代政体制度建设的合法性基础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摘编自汤敬一《乡土文化功能: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社区》)

4.下列对材料中“乡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文化是在我国乡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不同地区的人民都有不同的家乡文化印记。
B.乡土文化的核心情感是乡情,乡情是对故土和家园的牵挂与热爱。有乡情在,人就不会茫然,没有痛苦,并且在无助中看到希望。
C.乡土文化在经历时代冲刷,以及现代文明洗礼后,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名片,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D.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它作为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应当得到整体性的保护。
5.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文化所富有的历史性和地方性,是广大农村地区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
B.本质上属于乡土文化的中华文化,内涵独特、逻辑体系完整,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众多。
C.英国以城镇化标准作为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经过努力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国家。
D.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发农村产业,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属铲除乡土文化的行为。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保护“乡土文化”的可行性办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地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被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⑤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⑥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⑦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有一年,院儿里的老太太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却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⑧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我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⑨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⑩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节选自《史铁生作品集》,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孩子气,这与后文中母亲的伟大形象构成对比。
B.作者选取了一生较为重要的三个转折点——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来组织材料,突出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可谓独具匠心。
C.文章前部分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思索合欢树。前部分以时间为序,信笔而书,笔触所至,无不渗透深情。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D.文章的语言平淡。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真情蕴涵于平淡的语言中,感人至深。
8.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我”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9.《合欢树》是史铁生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文章为什么不以“母爱”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呢?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2021-04-05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珦,雍州蓝田人。中明经第,调鄠尉。时李义琰为雍州长史,鄠多讼,日至长史府,珦裁决明办,自是无诉者。义琰异之,顾听事①曰:“此公坐也,恨吾齿晚,不及见。”

垂拱初,为监察御史。武后杀韩、鲁诸王,付珦密牒按讯,珦推之无状。或言珦助韩、鲁者,后诘之,挺议无所挠,后不悦曰:“卿,大雅士,此狱不足诿卿。”即诏监军河西。五迁右司郎中。御史王弘义附来俊臣为酷,世畏疾,莫敢触其锋。会督伐材于虢,笞督过程,人多死,珦按奏,弘义坐免。迁给事中,进左肃政台御史大夫。后营大像白司马坂,糜用亿计,珦上疏切谏,见纳。

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复为右台大夫。会节愍太子败,诏株索支党。时睿宗居籓,为狱辞牵逮,珦密启保辩,亦会宰相开陈,帝感悟,多所含贷。擢户部尚书,封河内郡公。以检校太子詹事致仕。,年八十一,赠兗州都督,谥曰文。

子晋,数岁知为文,作《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颍叔、秘书少监王绍宗叹曰:“后来之王粲也。”举进士及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为中书舍人。玄宗监国,所下制命,多晋及贾曾稿。屡献谠言,天子嘉允。出为泗州刺史,以珦老,请解职奉养。珦卒,历户部侍郎,袭爵,迁吏部。始,晋与洛人张循之、仲之兄弟善,而二人以学显。循之上书忤武后,见杀。仲之神龙中谋去武三思,为宋之愻等所发,死,晋厚抚其子渐,为营婚宦。晋卒,渐丧之若诸父云。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八》,有删改)


〔注〕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B.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C.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D.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必须通晓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垂拱,是年号名,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
C.检校,唐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事职责,相当于“代理”官职。“权”“兼”“领”“擢”“署”都有此义。
D.卒,指大夫死,古时不同阶级对死的叫法不同。“崩”指帝王或皇太后之死,“薨”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不禄”称士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珦断案英明。当时鄠地诉讼案件多,苏珦担任鄠尉,到任后英明裁决,百姓信服,就再没有告状的人了。
B.苏珦嫉恶如仇,正直敢谏。御史王弘义做恶,世人所畏惧,在监督伐木时,造成多人死亡,苏珦考察上奏朝廷,王弘义因此获罪免职。
C.苏珦急他人所急。睿宗在封地时,被获罪者的供词牵连,全赖苏珦密奏朝廷,为睿宗辩说,皇帝感悟,才宽恕了睿宗。
D.苏珦子苏晋,才德兼备。年少就有王粲之才,屡献正直之言,而受到天子的赞誉。其友死后,抚育其子,并为其子张罗结婚和做官之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琰异之,顾听事曰:“此公坐也,恨吾齿晚,不及见。”
(2)后诘之,挺议无所挠,后不悦曰:“卿,大雅士,此狱不足诿卿。”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

杜牧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②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注】①诗题原为“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横江:渡口名。许浑:晚唐诗人,时任安徽当涂县令,与杜牧多有诗作赠答。②仲蔚: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善属文,好赋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作者乘船依次经过和州、横江,沿途受到裴使君、李赵二位秀才的迎接。
B.横江渡口细雨纷飞,芳草初生,万株杨柳的枝条在微风吹拂下,随着水波轻盈地飘荡。
C.“雁初浴”“蜂未知”呼应诗题中的“初春”,点明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而又不乏生机。
D.作者和诗友相见,倚风即兴唱和,使君回马之际旌旗沾湿,自然照应首句中的“微雨”。
15.(原创题)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