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期末 2021-06-25 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是乡土中国的活化石。千百年来,星罗棋布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孕育和传承了绚丽多姿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也是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不是固化的文物建筑群落,而是活生生的乡村聚落形态。只有在现代化语境下重新审视和发现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积极稳妥地推动传统村落固本培元、守正开新,传统村落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聚落单元。长期以来,村民以土地为根基聚族而居,形成了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村落共同体,并在土地精耕细作中构建了一套村落价值体系——天人合一、礼俗秩序、耕读传家等,这是传统村落历经千年却绵延不衰的重要原因。传统村落遍布于大江南北,因地域和族群差异而各具特色,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中,村落民众因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和生计困难纷纷离土离村,传统村落迅速空心化”“衰败化。就此意义而言,张孝德认为从中华民族历史视角看,当今中国乡村的危机,绝不是一个村庄能否存在的危机,其背后表现出的是民族自信不足”,保护好传统村落可以使我们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型城镇化不是抛弃农民、放弃农村,而是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以本土者身份,为中国城镇化道路提供乡愁关照,使新型城镇化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现代可持续发展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关键点。传统村落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保护发展规划是传统村落现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规划要坚持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专家论证的原则,因村而异、因村制宜,着力保护村落的历史记忆、民居建筑等历史要素、文化遗存和整体风貌,使传统村落既具有历史醇厚感又充满现代气息感,进而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支撑是传统村落的活力源泉,是扭转传统村落空心化”“衰败化趋势的关键。要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遗存、民居建筑、村落特色产业等资源,积极借助新型城镇化中政策、资本、市场、技术、人力、互联网+等资源,积极创新村落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传统村落旅游、文化创意、传统手工工艺、生态农业等特色村落经济,创造性地培育村落经济新业态,实现传统村落生产发展、村民富裕的目标。

(摘编自王院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三个重要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村落是鲜活的乡村聚落形态,展现了乡土中国风貌,承载着中国农耕文明的精华。
B.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传统村落承载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C.传统村落的最大价值在于构建了一套天人合一、礼俗秩序、耕读传家的村落价值体系。
D.不断发展村落特色经济,形成产业支撑,是扭转传统村落“空心化”局面的关键举措。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空心化”的现状,提出了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见。
B.文章从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和村落现状两方面论证了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必要性。
C.文章引用张孝德的观点论证了当前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危机的本质是缺少民族自信。
D.文章第四、五段将传统村落保护的着力点、关键点进行比较,论证保护的基本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断发现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巩固基础,守正开新,就能有效化解乡村危机。
B.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没有以“本土化”身份参与,导致其迅速地“空心化”“衰败化”。
C.传统村落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使其既具有历史的醇厚感又充满现代气息感,因此应以保护为重。
D.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传统村落优势,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种资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夏草木繁,雨余气清和。渤海之滨,热情好客的天津献上一场精彩的智能盛会。本届世界智能大会展览共设置了科研创新、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八大主题展区。

第二代机器人具备人脸识别功能,设定程序后能自主行走,可应用于机场帮助疏散人群,还可以应用到公安系统的人脸数据库帮忙解决问题。在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和技术实现之后,可以细致地捕捉到用户的心情、体温、微表情等,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重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社区安防系统可对社区实现全场景覆盖,通过整合分析可疑人员进出小区的全程轨迹,对其行为进行全实时风险指数预测,对突发事件进行全程防护。一键报警、黑名单预警等功能会让社区居民更加安心。

停车库按下车库门上的按钮,一座装有自行车的透明圆筒慢慢打开,一辆共享单车顺着轨道被送了出来。天士力控股集团展示的4.0智能制造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吸引了不少观众体验,通过VR设备走进智能车间,扫描产品二维码追溯全产业链,观摩智能化无人工厂,真切感受到由智能制造引领的现代产业变革。

智能科技应用呼唤网络的安全保障。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2018年公司在天津发布了360网络安全大脑,专门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传统网络攻击问题。未来,在天津将建设网络安全基地,打造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与安全并重,才能让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摘自《天津智港开启智能新生活——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侧记》)

材料二:

我国应对疫情的实践证明,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硬核力量,让科学防治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使科技成为最终战胜疫情的法宝。

从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检测试剂盒、快速分离出病毒毒株,到不断优化临床救治方案;从迁徙大数据提供防治依据,到人工智能算法助力分析新冠病毒RNA;从精准复工复产、远程办公到搜索大数据指导民生……科技行业一系列举措不仅是疫情防控的风向标,更为社会治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监测、排查、预警、防控,还是隔离、治疗,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人工来完成,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百度的迁徙大数据平台,就每日全国和各省市人口迁入迁出规模趋势、城内出行强度等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

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利器。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用好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力的武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从而汇聚起科学防疫、科学抗疫的强大力量。

(摘自刘岩《科技,战中的硬核力量》)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的国家科技投入制度。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谁能抓住先机,谁就能占据发展的制高点。随着我国基础研究实力的不断增强,在这个重要关口,我们迫切需要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来努力占据制高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牛鼻子在于扩大研发投入,调整研发经费投入结构。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需要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优化创新人才服务环境,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迫在眉睫。

(摘自《实现三个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代机器人功能强大,运用更加广泛。它具备人脸识别、自主行走功能,可以协助人们完成公共安全任务。
B.走进生活的人工智能,可以细致地捕捉到用户的心情、体温、微表情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C.天士力控股集团展示的4.0智能制造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展示了由智能制造引领的现代产业变革。
D.我国应对疫情的实践证明,科技不仅是战胜疫情的“硬核”力量,还能为社会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科技的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发展与安全并重,人工智能技术才能能够改变生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监测、排查、预警、防控,隔离、治疗,都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
C.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实现重大突破,如果我国加强基础研究,扩大研发投入,就能占据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D.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和保障,我们当前应该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6.当今社会,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科技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021-06-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城市处于一发千钧的危急时刻!

此刻,黑云压城,大雨滂沱,加上车辆的噪音,压住了城内几个少得可怜的高音喇叭声。许多单位和家属院根本就没安装有线广播,大都没有听见这命令。有些人听到了,又以为是吓人话,不予理睬。再说,许多人不愿撤退。他们离不开自己的安乐窝,贪恋家里的那点盆盆罐罐。即使开始撤离的人群,行动也极其迟缓。

暴风雨中,城市完全陷入了混乱。此刻,老城已经完全沦陷了;大水中到处传来呼喊救命的声音。

我是地委书记!大家要丢掉坛坛罐罐,洪水已经进城了!快逃命吧!我是地委书记!大家快逃命哇!

地委书记沙哑的嗓子带着哭音,在广播上绝望的作最后的呼唤。

凌晨四点钟,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省委书记乔伯年惊醒,省防汛总指挥、副省长万国帮报告了南部那个城市被水淹没的消息。

乔伯年让省军区司令员准备一架直升飞机紧急飞往南部那个处于危难的城市。

田晓霞奔进候机大厅,直接对省上几个主要领导说:我是省报记者。请允许我和你们一同前往灾区……

飞机上没座位了!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张生民不客气地说。

报道这次特大洪水是我们的职责。如果误了事,你怕负不了这责任!田晓霞语气强硬地对副秘书长说。在场的领导没有人知道她是省城市委书记田福军的女儿,但她的记者风度使所有的领导都注意到了这个姑娘。

挤出一个位置,让她去!乔伯年对张生民说。生民无话可说了。但他显然很不满意。在秘书长看来,这么大的事,记者去能解决个屁问题!

黎明时分,飞机位临被水淹没的城市上空。从舷窗望下去,满眼黄水茫茫。城市的房屋半淹半露,一片极其悲惨的景象。

谁也不知道,现在已经被洪水卷走了多少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还有许多人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仅被洪水围困在楼顶上的人就不计其数;而已经落水的群众到处都在呼喊救命。田晓霞走下直升飞机后,豁开大哭小叫的人群,走出师专,单枪匹马向洪水淹没的城内跑去,衣服很快被瓢泼雨浇得透湿。

茫茫的洪水带着可怕的喧吼在眼前汹涌而过。

在黎明的微光中,看见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未被水淹的地方,到处都是溃乱不堪的人群。成群的老鼠和吐着信子的蛇夹随在人群中奔蹿逃命。

田晓霞在慌乱的人群中,在洪水的边沿上奔跑而行,胸膛和嗓子眼似乎有火在燃烧。她不知道她要跑向哪里,该做些什么;但她知道她有许多事可干!

现在,她浑身糊满泥浆,一只鞋帮绽开,指头露在了外边。

因为水还没到这里,城内的大混乱此处人并不知情。尽管民警和军人竭力催促,三千多名居民仍然滞留在堤外,不听从劝告。

田晓霞一到这里,便很快弄清了情况。她找到了气得快要发疯的市公安局副局长,从怀里掏出记者证,在副局长面前一晃,说:我是记者,请你命令民警端起枪,上起刺刀,强迫群众撤离!

公安局副局长如梦初醒,听从了这个小女孩的指挥,立刻命令民警端起上了刺刀的枪,强迫这些恋家如命而又顽固不化的市民撤退。三千人在刺刀的逼赶下,嚎哭着、咒骂着撤退了。

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汪洋,但除过一个疯子,这里所有的人都幸免遇难。公安局副局长对这位女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求她跟着他们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田晓霞欣然答应。

她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她的第一条消息,交给副局长,让他过一会打发人送到师专,设法让指挥部发回报社。

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根被水淹了一半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了。

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身边只传来公安局副局长发出的一声惊叫。晓霞在学校时游泳不错,但那是在游泳池里。

她在洪水中很快觉得她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过,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

在最后一瞬间,她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身影,并伸出一只手,似乎抓住她亲爱人的手,接着就在洪水中消失了……

(摘自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混乱的局面,小说中将公安局长的“气得发疯”与田晓霞的冷静应对做对比,凸显了田晓霞的临危不乱的气度。
B.小说通过黎明的微光中黄水茫茫、老鼠和蛇与人一道奔蹿逃命的场景描写,表现出这次洪灾的严重和人们的慌乱绝望。
C.小说中既展现了田晓霞的胆量和风度,但同时也表现了作为市委书记女儿的她的任性冲动,正是任性导致了她的牺牲。
D.小说中有多个如开篇“城市处于一发千钧的危急时刻”这样的独句段,同时多用短句,这样写更能凸显救灾的紧张气氛。
8.请以田晓霞的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9.小说②-③段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节选部分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必欲合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六国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仗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
B.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
C.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
D.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春秋时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
B.从,通“纵”,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文中的苏秦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C.昆弟,一种意思是指兄和弟,另一种意思是指同辈的人,本文是指兄弟。
D.亲戚,古时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文中指父系亲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早年失意,未能得志。他曾去齐国从师于鬼谷先生研习,后来又游历多年,最后狼狈地回到家里。
B.苏秦反思自己,闭门读书。面对家人的讥讽,苏秦惭愧感伤,于是闭门不出,博览群书,揣摩治国之道。
C.苏秦游历燕国,推行“合纵”。游说燕文侯时,苏秦凭借自己的见识和辩才说服了燕文侯与赵国联盟。
D.促成六国联盟,苏秦衣锦还乡。苏秦担任六国国相之后,周显王亲自前来迎接,兄弟妻嫂都不敢仰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
(2)且使我有洛阳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2021-06-2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注]①徐君猷(yòu):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②麹(qū)尘:指淡黄色的江水。麹,同曲。酿酒时,用以发酵的“酒曲”,所生的菌呈淡黄色。③无吝:不吝惜,不要舍不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写人们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身心愉快。
B.上阕结尾处“天气尚清和”,收而未尽,承上启下,由咏景而转向下阕写人。
C.下阕“狱草烟深,讼庭人悄”,写州府荒凉的景象,目的是指责太守治州无方。
D.全词景情融合,将诗人的志向愿望融入端午酬节风俗和五月自然风光描写之中。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