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新疆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0-23 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生活世界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由信息组成的技术形态中,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内容推荐等智能应用带来的无限连接、快速查询、精准定制,而另一方面,在技术打造的算法流水线上,你看什么、听什么、怎么工作、和谁交往、去哪儿消费、聊什么话题等,都逐渐交由算法决策。我们成为平台的数字劳工,困在自己的算法里,被隔离在信息的过滤泡中。

毋庸置疑,智能化的过滤模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它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经济模式,用户体验相当愉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信息、人三者之间的匹配问题,避免个体因面对海量信息陷入注意力崩溃。在这样的智能过滤机制中,也潜藏着一系列的问题:封闭性——用户被孤立和隔绝,个性化的过滤泡里只有你一个人;隐蔽性——你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强制性——算法的决策权在过滤程序手里,你无法选择,也无处可躲。在智能时代,当这样的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生活其中?

首先,要分清技术趋势技术事实。技术发展是一个多种矛盾相互激发的过程,存在着一个大的趋势,同时还蕴藏着多样的可能。技术趋势是贯穿各种环境与文化差异的力量,不可避免,可被预见;而技术事实则需要同实践相结合,可被修改,可以优化,潜藏着不同的可能路径。在未来,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技术趋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要求掌握过滤技术的实践主体考虑公共利益、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给出更加优化的过滤方案。

其次,在自动化时代要保有健康的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可能会导致我们丧失生命知识。这里的知识,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体验。我们沉浸在被编排好的知识体系和感官体验中,也在失去批判思考的能力。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种健康的怀疑的精神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再次,要敢于反视结构,能够反思自身。信息理论家维纳有句名言:自然世界由无数可能与信息有关的人组成。这句话阐明了两层关系:在一个信息和控制主导的世界里,人是由与信息相关与否的关系来定义的;而这样的关系形态,最终被建构成了自然世界,取得了合法且坚固的优势地位。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直视这样的世界,我们即便意识到这个建构出来的世界存在着各种歧视、偏见和结构性的问题,但我们依旧不敢面对;而这样的状态又会反作用于我们自身,让我们躲在这样一个庸常的合理中得过且过。而想要戳破过滤泡的第一步,就在于敢于凝视这样的社会机制,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

最后,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关注个人应有权利。算法是一组数学程序,也是一套技术系统。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存在着技术门槛和社会边界,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生产。在过滤泡的运行过程中,不仅是科技公司、程序员,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对算法进行了集体建设。虽然目前阅读和开箱算法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算法时代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关注法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保持对这种技术形式的了解、监督和评估,这也是成为数字公民的应有之义。

(摘自方师师的《如何在算法过滤的世界里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化的过滤模式是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它解决了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
B.智能过滤中潜藏着封闭性、隐蔽性和强制性问题,所以应该限制这种技术。
C.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让我们失去了批判思考的能力。
D.过滤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但可以要求掌握其实践主体给出优化方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智能过滤”,文章先做解释,再指出其带来的问题,最后给出应对策略。
B.文章指出,当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要思考与之相处的方式才不至受困。
C.文章在论述时能辩证分析,既看到智能过滤的优势,也洞察其存在的隐性问题。
D.文章从技术、怀疑、反思、更新知识关注权利四方面论述该如何在算法过滤世界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生活将逐渐交由算法决策,智能时代人的智能反而有被弱化的危险。
B.我们要敢于反视这个“自然世界”的结构,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
C.怀疑精神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有了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我们就不会丧失生命知识和批判思考能力。
D.算法是集体生产和集体建设而成的,需要每个个体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关注法律对于个人权利的保护。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元任:中国现代语言之父

韧 雾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位非常爱“玩儿”、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世界级大师的人物。他,就是中国现代语言之父——赵元任。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在天津一个官宦之家,是赵匡胤的第31代孙,其六世祖是清朝“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诗人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名句就出自赵翼之手。

赵元任在语言上天赋异禀。从小就爱学别人说话,很早就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方言。15岁考入江南高等学堂后,一次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同桌就餐,赵元任居然能用8种方言与大家交谈。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演讲,赵元任担任翻译工作。罗素讲演有一站是去长沙,火车上赵元任就跟身边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翻译时,他已可将英语翻成长沙话了。他的绝活之一,是在清华园的周末同乐会上表演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从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由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旅行”遍及大半个中国,而每到一地,赵元任便用当地方言土语,介绍名胜和土特产,他一口气说了近一小时,听者无不捧腹。

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赵元任成为国学院“四大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个。合约上写明他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他最后选择开设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和普通语言学,从这时起,将语言学作为一生努力的专业。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只是为了“好玩儿”。也许正是这种对学问发自内心、毫无功利的热爱,给了他做研究最持久的动力。汪曾祺说诗人气质的沈从文搞文物考古,搞的是“抒情考古学”,所以有人说赵元任的语言学是“兴味语言学”。

这种“好玩儿”让他往往能将深奥的学理用鲜明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讲授汉语一个重要的特点“同音异形”时,他忍不住技痒,用一堆同声同韵单音字,创作了著名的《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拭室。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是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个吃狮子的幽默故事,据说成为汉学家们压箱底的噱头,还被正式收入《大英百科全书》,专门用来说明汉语的特点。

“好玩儿”不代表研究学问不严肃认真。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曾是清华国学研究院32名学生中唯一报考语言学的人,赵元任是他的导师,梁启超做辅助导师。两人风格截然不同,梁启超鼓励为主,赵元任则要求严苛。王力1927年写的论文《中国古文法》,梁启超在封面上写了一总批“精细妙悟:为斯学辟一新途径”。赵元任只给予了一句褒语,其余用铅笔小字作眉批,专挑毛病。其中王力讲到“反照句”“纲目句”时,加了一个“附言”:“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罕见。”“元任先生批云:‘删附言!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这是对我的当头棒喝。”王力深感惭愧,后来将老师赵元任的批评“言有易,言无难”,当作警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新文化运动中,语言文字改革被认为是改良社会的一种途径,许多人为之努力,赵元任也不例外,他终生都是一位最坚定不移的语言文字改革家。1928年南京的大学院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方案》,赵元任是主要的设计者。1958年,中国通过并全面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就参考了《国语罗马字方案》。作为视听教学法的先驱,赵元任编写的教材和录制的国语唱片成为教学的范式,其方法延续至今。

他还是中国第一位用科学方法做方言方音调查的学者。1927年他历时2个多月辛苦奔走,记录了吴语区33个地方的方言,《现代吴语的研究》于次年出版,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也是现代汉语方言学正式诞生的标志。此后的《广西瑶歌记音》《湖北方言调查》(主编)《中国话的文法》《语言问题》等,皆是不朽的著作。

(有删改)

相关链接:赵元任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可谓桃李满天下。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元任在清华园周末同乐会上表演口技“全国旅行”,说明了他非凡的语言天赋,也是汪曾祺所说赵元任“兴味语言学”的重要体现。
B.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赵元任选择开设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和普通语言学,其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
C.新文化运动中,赵元任把语言文字改革作为改良社会的途径,设计了《国语罗马字方案》;为视听教学法编写了教材、录制了国语唱片,其方法延续至今。
D.选文记叙了赵元任学者生涯中的许多有趣的轶事,对传主的性情、思想、学术品格作了多方面的呈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5.文章第九段详细写了赵元任作为导师对王力论文的批评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文章开始说赵元任是“玩”出来的大师,文中多次写到赵研究语言学是“好玩儿”,你怎样理解“好玩儿”和语言大师之间的关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课内文本《张衡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节选自《苏武传》)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珠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衡下车,治威严
C.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终
8.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A.见犯乃死,重负国B.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C.君何以知燕王D.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9.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厚赂单于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汉亦留以相当            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C.时汉连伐胡,通使相窥观            范增目项王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也。”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10.关于以下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文中“天汉元年”,天汉是年号,元年是第一年。
B.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且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张衡,字平子,名与字字义相近。
C.关于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一句,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指封建社会大臣辞职,告老还乡;征拜指官员的征召任命。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一句中,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周易》《春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021-10-21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傍市。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学而归,孟母方                       绩:纺织
B.宁能其夫子                                 衣:使……穿衣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妾也     客:把……当作客人
D.孟子,遂留其妇                           谢:感谢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14.下列对文中划线处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B.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C.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D.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1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2)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2021-10-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