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寒假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9-18 1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生活世界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由信息组成的技术形态中,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内容推荐等智能应用带来的无限连接、快速查询、精准定制,而另一方面,在技术打造的算法流水线上,你看什么、听什么、怎么工作、和谁交往、去哪儿消费、聊什么话题等,都逐渐交由算法决策。我们成为平台的数字劳工,困在自己的算法里,被隔离在信息的过滤泡中。

毋庸置疑,智能化的过滤模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它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经济模式,用户体验相当愉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信息、人三者之间的匹配问题,避免个体因面对海量信息陷入注意力崩溃。在这样的智能过滤机制中,也潜藏着一系列的问题:封闭性——用户被孤立和隔绝,个性化的过滤泡里只有你一个人;隐蔽性——你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强制性——算法的决策权在过滤程序手里,你无法选择,也无处可躲。在智能时代,当这样的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生活其中?

首先,要分清技术趋势技术事实。技术发展是一个多种矛盾相互激发的过程,存在着一个大的趋势,同时还蕴藏着多样的可能。技术趋势是贯穿各种环境与文化差异的力量,不可避免,可被预见;而技术事实则需要同实践相结合,可被修改,可以优化,潜藏着不同的可能路径。在未来,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技术趋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要求掌握过滤技术的实践主体考虑公共利益、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给出更加优化的过滤方案。

其次,在自动化时代要保有健康的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可能会导致我们丧失生命知识。这里的知识,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体验。我们沉浸在被编排好的知识体系和感官体验中,也在失去批判思考的能力。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种健康的怀疑的精神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再次,要敢于反视结构,能够反思自身。信息理论家维纳有句名言:自然世界由无数可能与信息有关的人组成。这句话阐明了两层关系:在一个信息和控制主导的世界里,人是由与信息相关与否的关系来定义的;而这样的关系形态,最终被建构成了自然世界,取得了合法且坚固的优势地位。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直视这样的世界,我们即便意识到这个建构出来的世界存在着各种歧视、偏见和结构性的问题,但我们依旧不敢面对;而这样的状态又会反作用于我们自身,让我们躲在这样一个庸常的合理中得过且过。而想要戳破过滤泡的第一步,就在于敢于凝视这样的社会机制,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

最后,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关注个人应有权利。算法是一组数学程序,也是一套技术系统。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存在着技术门槛和社会边界,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生产。在过滤泡的运行过程中,不仅是科技公司、程序员,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对算法进行了集体建设。虽然目前阅读和开箱算法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算法时代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关注法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保持对这种技术形式的了解、监督和评估,这也是成为数字公民的应有之义。

(摘自方师师的《如何在算法过滤的世界里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化的过滤模式是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它解决了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
B.智能过滤中潜藏着封闭性、隐蔽性和强制性问题,所以应该限制这种技术。
C.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让我们失去了批判思考的能力。
D.过滤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但可以要求掌握其实践主体给出优化方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智能过滤”,文章先做解释,再指出其带来的问题,最后给出应对策略。
B.文章指出,当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要思考与之相处的方式才不至受困。
C.文章在论述时能辩证分析,既看到智能过滤的优势,也洞察其存在的隐性问题。
D.文章从技术、怀疑、反思、更新知识关注权利四方面论述该如何在算法过滤世界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生活将逐渐交由算法决策,智能时代人的智能反而有被弱化的危险。
B.我们要敢于反视这个“自然世界”的结构,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
C.怀疑精神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有了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我们就不会丧失生命知识和批判思考能力。
D.算法是集体生产和集体建设而成的,需要每个个体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关注法律对于个人权利的保护。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嫦娥五号轨道器就像一位艺高胆大、超级炫酷的太空快递小哥,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取件

发射升空后,这位太空快递小哥第一项任务是运输。作为一个自主飞行器,它负责携带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完成地月转移、中途修正和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后,轨道器与着陆器上升器的组合体分离,携带返回器留在轨道上等候取件。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抵达月球,完成月壤样品的采集任务后,上升器携带样品从月面起飞,与等候在月球轨道的轨道器自主交会对接,并将携带的样品容器转移至返回器。与对接舱、上升器分离后,轨道器将携带返回器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在距离地球5000公里处与返回器分离,将返回器投送回地球。

嫦娥五号轨道器与上升器采用的对接方式,与我国载人航天采用的对接方式有很大区别。载人航天采用的是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两个航天器对接后形成80公分左右的通道,航天员可以在其中穿行。嫦娥五号采用的是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所谓抱爪式,就像我们的手握棍子的动作,两个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这些设计理念均为世界首创,对接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摘自《专家详解嫦娥五号轨道器》,新华社记者张建松、胡喆)

材料二:

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对于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要求是空前的。由于涉及到采样完成后,上升器要在月面起飞,嫦娥五号挑选落点的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的过程,其降落区域内不能有太高的凸起、太深的凹坑,坡度也需要符合任务要求。

它是一边飞行一边寻找落点,如同一次从600公里外开始、在15分钟内完成的自主跳伞。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嫦娥五号采用了已经在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上成功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这种方式,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指挥下,着陆上升组合体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的障碍,实现粗避障,之后再斜向落向选定的着陆点,飞到着陆点正上方后改为垂直下降,在接近月面时关闭发动机,落在月球上。

(摘自《嫦娥完美落月的背后》,《科技日报》)

材料三:

挖土无疑是件挥汗如雨的体力活。嫦娥五号挖土的画风又是如何?

在月面超过10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下,它克服了测控、光照、电源等方面的条件约束,舒展长臂,高高举起了挖土铲……此处需注明的是,嫦娥五号的挖土铲,可跟咱们在生活中用到的不一样。这台设备一头是一个小铲子,一头是浅表钻,可以360度无死角可视化操作,能轻松完成铲挖、浅钻、拾取这些动作。

嫦娥五号的手臂纤细、白皙,却结实有力。如果说人的手臂力量来自肱二头肌、肱桡肌、掌肌等,这条集高颜值、高科技于一体的机械臂,各个关节的力量来自安装在关节处的电机。关节臂电机有两种,重的不到1斤,轻的不到半斤,个头不大、力气不小,而且灵活机动,精度可达1度以内,能让嫦娥五号指哪挖哪。

这些电机装在机械臂各个关节附近,暴露于月表环境中,意味着它们要耐受太阳直射下超过130摄氏度的高温,以及比地球上大得多的辐射,还要承担真空环境下难以散热而带来的性能衰减。好在,研制团队已经解决了这些环境适应性问题。

(摘自《月亮之上嫦娥五号如何挖运土样》,《科技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人航天采用的是“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嫦娥五号采用的是“抱爪式对接机构”,嫦娥五号的对接精度更高。
B.嫦娥五号月面着陆方式是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减速,然后是“粗避障”,之后斜向落向着陆点,到正上方后改为垂直下降。
C.嫦娥五号的挖土铲,可以360度无死角可视化操作,其“手臂”纤细却结实有力,能轻松完成铲挖、浅钻、拾取这些动作。
D.嫦娥五号的“手臂”各关节的力量来自安装在关节处的电机,电机个头不大力气却不小,而且灵活,精度可达1度以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按照“运输、取件、返回”的顺序,介绍嫦娥五号轨道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其中就对接方式的设计做了详细说明。
B.材料二介绍嫦娥五号月面着陆,其落月方式堪称完美,科学追求“真实、和谐、完美”,这部分的介绍充分体现了这种追求。
C.材料三介绍嫦娥五号的自动采样。电机是挖土采样的力量来源,但它要经受月球环境的巨大考验,好在其适应能力很强。
D.三则材料都提到精度,材料一强调投送的精度,材料二强调着陆的精度,材料三强调电机的精度,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6.结合三则材料,请从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角度谈谈科普文章的美感。
2021-09-1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寒假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精魂

陈忠实

孝文走进屋来,把一张讣告呈到面前。朱先生接住一看,脸色骤然变得苍白如纸。这是鹿兆海在中条山阵亡的讣告。讣告是由兆海所在的十七师师部发出的,死者临终时的唯一遗愿就是要躺在白鹿原的土地上。朱先生问:兆海的灵柩啥时间运回原上?白孝文说:明天。朱先生说:我明天一早就上原迎灵车,我为兆海守灵。白孝文提醒说:姑父,兆海是晚辈……朱先生说:民族英魂是不论辈分的……兆海呀……朱先生双手掩脸哭出声来……

那是前年深秋时节的一天后晌,朱先生在书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的菊花掩盖不住肃杀的悲凉。朱先生久久凝视着原坡坡地上拔除棉秆的乡民,又转过身眺望着河川里执犁播种回茬麦子的庄稼人的身影,心头泛起一层空有一番黄花开的凄凉。他看见一辆汽车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东急驶,开到书院对面时却放缓速度,然后在滋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脱了鞋袜,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来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看门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学生鹿兆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朱先生在书院门口看见了一身戎装的鹿兆海。鹿兆海举手敬礼,脚下的马靴碰得嘎哧一声响。朱先生点点头礼让兆海到屋里坐。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写一张字儿——朱先生轻淡地问:你大老远从城里开上汽车来,就为要一张字儿?鹿兆海诚挚地说:是的,是专意儿来的。朱先生调侃地笑笑:你不觉得划不着吗﹖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鹿兆海并不觉察朱先生的情绪,倍加真诚地说:我马上要出潼关打日本去了,临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宝。朱先生了一声扬起头来,急不可待地问:你们开到啥地方去?鹿兆海说:中条山。

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鹿兆海连忙站起抚朱先生坐下。朱先生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鹿兆海也激昂起来: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

朱先生滴水入砚亲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无声而又坚决的拒绝。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颤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果然不再颤抖,蘸饱墨汁毅然落笔:

白鹿精魂

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横幅左下方重重地按上了血印。鹿兆海吃惊地看见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画上的血花儿,扑通一声跪下去: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赔偿先生……朱先生怆然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

鹿兆海站起来辞行:先生还有啥话要说吗?朱先生冷冷地说:回来时给我带一样念物:一撮倭寇的毛发。鹿兆海嘎哧一声敬了个军团礼:这不难!这太容易办到了。朱先生更冷下脸说要你亲手打死的倭寇一撮毛发。

朱先生进入祠堂,马营长把一只铁皮罐头盒子交给他。朱先生掂了掂,说:里头装着一撮死人的头发。马营长眨眨眼问:先生,你算卦算的?朱先生说:是他上中条山之前,我朝他要的,要一撮倭寇的毛发。祠堂里的人纷纷围过来看那只铁皮盒子,盖子抠开,里头果然是一堆头发。倒在地上,才发现不是一撮,而是四十三撮。众人一齐瞪起眼睛。朱先生说:兆海呀,我明白了,你杀死四十三个倭寇。你……说着一把抓住马营长的胳膊问:你跟兆海都上了中条山,你说得准这四十三个野兽残害了多少中原同胞?马营长地一声哭了:谁算得清啊……

(节选自《白鹿原》第二十九章)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巧妙渗透了中国当时的风俗民情,有深厚的文化蕴涵。鹿兆海的遗愿,是乡土情结的体现;白孝文的提醒,是对礼法的遵从和维护。
B.秋菊灿烂开放,朱先生却“心头泛起一层‘空有一番黄花开’的凄凉”,“凄凉”中蕴含其对山河破碎的伤感和对关中或遭蹂躏的担忧。
C.“朱先生更冷下脸说”巧用细节描写,以一“冷”字写出朱先生“外冷内热”,暗含了朱先生对日寇的痛恨和对兆海不要轻敌的提醒。
D.“谁算得清啊……”——日军的暴行,让身为军人的马营长亦难忍悲痛哭诉,以小见大,表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8.面对鹿兆海的题字请求,朱先生的态度前后发生了转变,请简要分析朱先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原因。
9.选文是如何讲述故事的?这样的手法有何突出表达效果?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政简约,民甚宜之。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是时雍丘令令狐潮举县附贼,巡乃屠其妻子,砾城上。潮以贼众四万薄城,人大恐。巡谕诸将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诸将曰:善。巡乃分千人乘城,以数队出,身前驱,直薄潮军,军却。会粮乏,潮饷贼盐米数百艘且至,巡夜壁城南,潮悉军来拒,巡遣勇士衔枚滨河,取盐米千斛,焚其余而还。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藁人;还,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军大乱。遂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至德二载,禄山死,庆绪遣其下尹子琦攻睢阳。巡励士固守,日中二十战,气不衰。巡使南霁云等开门径抵子琦所,斩将拔旗。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十月癸丑,城遂陷,巡遇害,年四十九。

更潮及子琦,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其用兵未尝依古法,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其械甲取之于敌,未尝自修。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待人封锁所疑,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虽厮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

(《新唐书·张巡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
B.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
C.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
D.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朝和清朝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考生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称“同进士出身”。
B.唐代在太子右春坊置八人,并正七品下,称太子通事舍人,分别掌管皇帝与太子的朝见引纳、殿廷通奏等事。
C.癸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甲寅,后一位是壬子。论阴阳五行,天干之癸属阴之水,地支之丑属阴之土,是土克水相克。
D.《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通晓兵法,治军有方。张巡军纪严明、赏罚分明,能够体谅下属,深得军心。大家同甘苦共冷暖,即使是奴仆,也必定穿戴整齐才见面。
B.张巡战术灵活,指挥卓越。张巡声东击西在城南垒战,实则派遣勇士将敌人数百艘盐米船全部烧光,还命士兵扎草人千余个,骗取敌箭数十万支。
C.张巡激发士气,态度真诚。当战斗激烈时,会有将士后退下来,张巡就站在阵地上对后退者说:“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将士感其诚,无人再退。
D.张巡身先士卒,作战英勇。身为主将,张巡时刻能起到表率作用,或督军守城,或出城作战,他常亲自率军奋勇冲杀,赢得了部下的尊敬和信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
(2)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军大乱。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③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④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⑤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别时的难分难舍。
B.“送君万里西击胡”化惆怅为豪放,直接提出此次西行的使命,豪迈奔放。
C.尾联直接抒情,气贯长虹,将诗情推向高潮,“祗向”二字语气恭敬而坚决。
D.本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恰当的用典,口语化的语言,亲切洒脱。
15.诗歌的前两联是如何表现李副使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